张发菊
身教重于言教。语言并不是自足体,语言符号进入交际时,还需要它以外的各种因素配合。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都会参加进来,这就是说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工具以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诸如表情、手势、眼色、姿态等。它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口头语言一样的社会交际工具的功能。下面简要谈谈我对肢体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的几点认识。
一、身势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和课堂教学的关系
教师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每天6~8节课中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和幕起幕落,转换频道。教师教学中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传输系统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媒体来运转的,其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主要的,它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和抓住学生的注意,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为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教学除了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板书)外,还有易被忽略的身势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
二、主要非语言的伴随动作
身势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的整个身体均可以透露出内在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传达方式,往往比语言来得更为真切而直接。
1.目光
眼睛能显示人类最明显的、最准确的交际符号。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显示出来,因此,“眼睛是传递心灵信息的窗户”。
2.面部表情
表情,是非语言的伴随动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心灵的镜子。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如高兴、悲哀、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烦恼等的情绪,最迅速、最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老师在讲台上的每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教学中,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非语言的伴随动作,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催化作用。
3.手势
手势是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是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臂等活动传递信息的。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灵活多变的手势是非语言的伴随动作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势利用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身势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运用是否成功。
4.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一个姿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三、身势等非语言的伴随动作的运用原则
由于教师非语言的伴随动作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及情感激发作用,又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集中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非语言的伴随动作时必须明白、准确,只有让学生理解,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否则,非语言的伴随动作失控会造成语义理解的偏差。非语言的伴随动作的运用要繁简适度,过繁会使人眼花缭乱,过简会显得呆板,都会影响效果;非语言的伴随动作的运用要掌握分寸,不宜夸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不同于戏剧表演,动作要适度,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第六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