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路径分析

2015-01-15 00:24白凤娇
时代金融 2014年36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白凤娇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投资、消费、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发展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消费和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与出口,特别是消费乏力,形成了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增加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本论文对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城镇化过程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途径,以期为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

推进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通过人口在城镇集聚,发挥城镇的规模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同时带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城镇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过低的根本原因是收入水平过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增加农民即期收入水平,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提高农民收入,对消费总量直接产生影响。

(二)城镇化能够优化消费结构并改变消费模式,推动需求结构的升级

城镇化引起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有效地实现城乡市场的统一与对接,改变农村居民相对闭塞、落后的文化观念,优化现有的产品需求结构,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主体,使家庭规模缩小,就业率提高,增加了对住房、家庭设备和服务的需求,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空间。

(三)城镇化可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展农村市场

城镇化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现代化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使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真正成为农民的消费热点。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城镇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把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向农村延伸。

二、城镇化背景下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因素

(一)消费观念落后保守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大量农民因失地而获得赔偿,手中积聚起大量资金,却因固守传统思想,不知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还有一些失地农民担心养老、孩子教育等现实问题,将赔偿款存入银行,自然孽息,却不敢合理消费。这些保守落后的消费观念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分配不合理

收入水平绝对数量直接影响消费绝对数量的高低。我国居民绝对收入水平不高,且增长缓慢,抑制了消费需求。同时,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偏低且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降。在2005~2013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20%,远远高于GDP 的年均增长率10.5%,政府支出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仍然较高,影响了我国消费率的提高。

(三)消费倾向不断降低

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的推进增强了居民的风险意识,高收入群体因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有钱无处消费,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受限,消费意愿难以提高,因此这两种群体消费倾向都会下降,会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意愿,从而降低消费水平。

(四)有效供给不足,与居民消费需求不相匹配

首先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低质量商品过剩,高档商品短缺,产品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科技含量低,缺乏经济性,未形成与消费水平相适应的供给结构,致使许多居民消费意愿降低,不想消费。其次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明显不足,挤占了居民消费,居民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使潜在需求难以变成现实需求,限制了我国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五)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均衡,覆盖面有待提高。加之城镇化过程中迁徙人口的保障缺失,保障水平偏低,城镇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偏低,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三、城镇化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途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从而形成新的消费主体和消费结构,但上述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却严重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对此,我们尝试提出以下扩大消费需求的途径:

(一)保障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

实现合理的就业率,保障居民收入,尤其要把提高新入城居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基础,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当居民收入绝对水平提升以后,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才能保障的居民相对收入水平提升。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障收入来源实现城镇、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当绝对收入水平提高后,只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才能保障的居民相对收入水平提升,反过来更好地推动就业。

(二)扩大居民有效供给

要提升供给质量,在全社会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提高供给质量;寻找隐性短缺的产品和市场,提倡供给创新,以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等措施。要完善政府供给机制。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要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尤其要增加住房供给和改革,大力促进住房消费水平。

(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扩大消费需求,无论对城镇中等消费群体还是农村居民,都应通过进一步建立各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随着城镇人口的剧增,完善该项机制就可以大大减少他们因预防动机而不断增加对货币资金的存储。相对来说,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薄弱,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相对不足导致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较大,如我国公共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4%,而发达国家基本在6%~9%之间;社会保障等也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总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居民消费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决定医生收入水平首先是市场因素
居民消费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