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

2015-01-15 15:15王莹
艺海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法传统

王莹

〔摘要〕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古筝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改革既需要对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进行继承,又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对古筝教学进行创新。继承和创新相互作用,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继承的发展,二者将会一直伴随古筝教学的改革,促进古筝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古筝教学继承创新

一、古筝教学中的“继承”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古筝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然而古筝教学的变革不能单纯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古筝教学的革新需要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音乐精髓,借鉴利用现代新课程教学法的经验和技术,最后建构出科学高效的古筝教学法。

和大多数中国乐器的传承方式类似,古筝教学在过去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为主①,即使是我国设立了专业的音乐学院和音乐课程,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依旧存在,并且演变为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示范教学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依旧需要运用很多传统教学的经验和技术。

(一)教师的引导要规范。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在古筝教学中的作用,即便在流行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引导作用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像古筝教学这样的器乐教学。古筝老师必须要有过硬的筝艺技术,只有教师自身对古筝的学习严谨认真,才能让古筝教学的引导做到规范严谨。

(二)古筝曲目教学要规范。虽然现代古筝教学提倡探究式、兴趣式、小组式等开放式的教学法,但是其中关键的筝艺传授还是要依靠老师,传统教学的规范式筝艺教学更是不可抛弃。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必须规范教学,如在进行传统筝曲的演奏教学,学生必须忠实原谱,不能随便依据自己的想法改变弹奏方式,如果单纯为迎合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新课改理念而让大学生进行主观臆造改动,那么传统筝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其艺术内涵与价值就无法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古筝技术教学必须严格把关。古筝教学的创新和改变必须以技术过关为基础,传统教学重视技术强化的理念依旧不能抛弃,避免学生由于技术不足而发生走样的问题。以陕西古筝教学为例,该筝派的苦音音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并关键的技术,即把握好音阶中的微升4和微降7,这两个音的音准同时要求有颤音,演奏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关键的技术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反复训练该音准的弹奏,直到能准确弹奏微升4和微降7的音准。②

(四)示范教学等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富有效率。传统的示范教学法依然可以在现代古筝教学课上得到运用,尤其是涉及到古筝技术的教学,只是我们需要更注重其科学性。尽管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教师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演奏示范,学生还是很难掌握准确的古筝技术。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弹奏示范,将古筝演奏动作进行分解或者放慢,从而让学生快速区分和掌握相对困难的演奏技巧。

二、古筝教学中的“创新”

当然,当前古筝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传统教学重视技术训练和强化,轻视人文素养教学,忽视学生在古筝弹奏上的个性培养,古筝教学和研究实践不足等问题。当今社会要求古筝教学一方面能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另一方面能适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在继承传统教学的经验和技术上,古筝教学还需要适应社会要求,进行教学创新。

(一)重视对学生古筝人文素养的培养。高师院校主要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古筝教学不能只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通过古筝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与人文素养。如教授《高山流水》时,教师除了交代相应的演奏技巧以外,还应给学生介绍该筝曲背后的典故,并且分流派讲解,如浙江派的《高山流水》由高山和流水两大部分组成,通过描摹景物来抒发奏者的情感和志向,教师需将筝曲分两大部分进行讲解。高山部分以间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技巧表现雄壮的山岳之势,音调沉稳浑厚;流水部分通过连续的上下行刮奏技法表现江河的激荡,音乐情绪变化剧烈;二者虽模拟出自然的声形状态,但并非是传统意义的描摹自然风光的乐曲,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人的雄浑高远的志向。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筝曲教学时应当将演奏技巧与人文内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学生的筝曲演奏变得富有艺术灵魂和生命。

(二)改变古筝传统教学中的重技轻文的理念。重技轻文的教学观念在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古筝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与当前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需求不相符合,需要作出改变③。筝乐作品往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一般通过筝的乐器以及文化属性来体现,并通过古筝的具体演奏表现出来。我国的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在具体的古筝教学中需要老师对筝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在演奏某一首筝曲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研读筝曲乐谱、筝曲基本框架、术语标记、筝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曲者创作筝曲时融入的情感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比较好地把握筝曲弹奏时的音色、力度、速度以及情感。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和乐曲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深刻地认知筝曲的文化内涵,在把握筝曲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让他们了解、诠释并展现民族历史文化。所以,教师既要重视技能训练,更要引导学生感知筝曲蕴意的文化,在把握筝曲的旋律、结构、调式以及乐曲风格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刻的艺术领悟,加深对筝曲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开放式古筝教学法的探索与借鉴。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许多开放式的古筝教学法。如即兴演奏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对古筝教学改革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这些教学法都符合新型的教学理念,即反对各种形式的灌输,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于篇幅简要介绍即兴演奏法。即兴演奏对现代筝曲的教学来说比较重要。现代筝曲的创作对传统调式和调性的布局进行了改革,开拓了多种调式和调性,并创造利用许多特殊的演奏技巧来增加筝乐的表现力,使不同部位的不同音质、音色得到比较全面的开发。因此,教师在引导规范环节不能刻意规定学生必须如何演奏,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的乐曲情感,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心境进行即兴演奏,从而发挥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创造理解④。

三、古筝教学“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古筝教学“继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古筝教学的“继承”是对以往教学中的合理部分进行延续;“创新”则是指对过去的古筝教学进行改变,达到质的飞跃。古筝教学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发展。

首先,对传统教学精华部分的继承为古筝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传统的古筝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演奏技能的训练和强化,虽然传统教学法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其对古筝演奏技术的严格要求理念,对教师的演奏技艺的素质要求,对筝曲教学的严谨规范,依旧是现代古筝教学必须坚持的。

其次,古筝教学创新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重技轻文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现代古筝教学增加对学生古筝文化素养的教学,借鉴和利用开放式教学法,促进了古筝教学的新发展。总之,古筝教学的变革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同时又要适应时代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

(二)“继承”与“创新”对古筝教学的影响。继承和创新对于古筝教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古筝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是学生回课,老师引导示范,学生再次演奏强化,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学生最后试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到继承的传统教学经验和技术,又可以借鉴和利用创新的现代古筝教学方式方法。如在古筝教学的引导规范环节,就要运用到传统的示范教学法或者比较教学法,教师通过演奏动作的分解或者放慢让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的技术要领;在现代筝曲教学的学生试奏环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进行创造性的即兴演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筝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介绍筝曲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筝曲的文化认知和情感理解。总之,继承与创新将会一直伴随古筝教学改革的过程,促进古筝教学的新发展。(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①但丹.浅谈口传心授在古筝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大众文艺.2013(11).

②赵楚楚.以古筝曲《望秦川》作品分析为例解读陕西筝派风格[J].音乐大观2014,(9)

③张蓉蓉.试论高校古筝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④娅茹.论新时期古筝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参考文献:

[1]但丹.浅谈口传心授在古筝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大众文艺.2013(11).

[2]张蓉蓉.试论高校古筝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3]娅茹.论新时期古筝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法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