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之战成就了谁

2015-01-15 13:41蔡爽
中国新时代 2014年8期
关键词:何小鹏永福阿里

蔡爽

这两天,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再次发生了强烈地震。虽然早有消息爆出,但阿里巴巴能如此快地完成对于UC优视的收购还是令外界惊讶。“任何一次整合,都不是把对方搞死,而是让对方发展壮大。因此我们要做搜索,要做PC浏览器,因为这些都是用户到达第三方的最快途径,从业务特质上讲,我们也需要更开放的环境。”在接受采访时,俞永福并没有过多谈及备受瞩目的收购事宜,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新推出的产品上。

从被收购到做新产品,UC只用了几周时间,而且这些新产品都是俞永福从前信誓旦旦“绝对不做”的,是什么如此迅速地改变了以倔强著称的俞永福?UC的改弦更张又会给本已混乱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带来什么?一切还要从那个决定说起。

UC转向

在行业内,俞永福素以倔强著称,这不仅因为创业十几年来“坚决不卖”的态度,也因为UC只做手机浏览器的专注。“这些年来,如果说我做了什么决定的话,就是UC做任何事的终极目标都是让用户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享受更好的生活。”这是俞永福早先接受采访时说过的名言,当时间的车轮来到2014年夏天,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一切……

2014年6月11日,经过一年多的角力,关于UC的资本大戏终于来到了最后的高潮:阿里巴巴当天正式宣布全资收购UC优视,同时组建UC移动事业群,原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担任该事业群总裁。而对于外界关于价格天差地别的预测,俞永福也给出了似是而非的答案,“收购价格具体不便透露,但至少比原纪录高两倍。”俞永福口中的这个原纪录指的是2013年百度“天价”收购91手机助手时的收购金额,当时的对外披露价为19亿美元。UC优视产品副总裁何小鹏在发给《中国新时代》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用“我们没有违背当初的决定,我们只是在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履行它”来解释同意两家合并时自己的考量。

马云曾说,俞永福和自己很像,因为他们都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者”,而在做决定方面,他俩审时度势的能力同样高超。早前马云曾高调宣布“饿死不做游戏”、“绝不做物流”而最终食言,俞永福也曾对《中国新时代》记者公开表示“绝不被谁收购”。甚至在一年前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俞永福在主题演讲中还曾宣称,“未来市场不会再有‘UC被谁收购这样的谣传,只有消息说‘UC收购了谁。”现在我们知道,其后半句的意思在于随后巨资收购的PP助手,而关于前半句,俞永福显然低估了资本对于资产的渴望。也难怪有人半开玩笑称,阿里与UC不无默契地避谈“收购”,而是以“融入”、“合并”等相对模糊的词语取代是在“给老板面子”。

另一方面,外界对于UC被巨头收购后的方向也有所怀疑,因为投入阿里怀抱的代价之一就是丧失一部分自由,与独立运作时的独立自主不同,完成收购后,UC只是阿里一只延伸的触角而已。对这种说法何小鹏却并不认同,在他眼中,UC的倔强更像是苹果,虽然走了乔布斯,也突破了许多以往的“禁区”,但要让一个长期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公司“调转船头”几乎不可能:根据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UC全球用户已突破6亿,旗下九游游戏为安卓平台第一大游戏分发渠道,去年收购的PP助手也表现不俗,成为iOS平台最大的第三方市场,移动布局初见成效。与此相对,更令何小鹏兴奋的还是UC国际化的成功,不仅是在中国,在另一大新兴市场印度,UC也做到了同行业第一,甚至超过印度本土品牌。

必须阿里or只能阿里

当“战争”的硝烟逐步散去,不难发现,这场针对UC优视的资本争夺不论是其发端、过程,还是最终的结局都是描述目前我国互联网生态的极好样本。中国的市场很大,但创造市场的人却不多,谁能尽可能多地拥有这些人,决定了谁能最终生存下来。

“与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兼巨头合作,是明显的跨界,而跨界要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市场要足够大,用户要足够多,这样后来者才有充分的腾挪空间;其次,跨界市场发展不能过于迅速,作为后来者,到达新市场后出现‘水土不服是很正常的,要活下去市场就不能变化太快;最后是市场要足够厚,即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发展目标,有充分的发展潜力。”何小鹏告诉记者,是否跨界与跨向哪里是UC挑选合作伙伴的最优先考虑。他还举例指出,互联网金融异常火爆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它是一个典型,足够大,发展慢,利润高,所以大家蜂拥而至。”何小鹏说道。

有了市场保障,资金问题就走到了前台,“马云很慷慨”,这句俞永福的原话甚至被一些人放大为“此次收购达到了创纪录的50亿美元”,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肯定没有50亿这么夸张,因为阿里对于UC并非一次性完整购入,而是分次批量购买,每次的估值都不一样。比如我知道的2013年刚开始收购时马云给的估值是10亿,断断续续买了66%的股权,这次只是一次性付清另外的34%。”即使是这部分,该分析师也认为,阿里有很大可能是用股权置换而非现金支付的方式取得。“UC可以为阿里上市进一步造势。在腾讯微信的竞争下,阿里巴巴遭遇了移动互联网焦虑症,收购UC可以强化自身的移动价值,并向国外投资者讲述一个更完美的资本故事。而股价上涨对于UC也能得到更多,所以这是双赢的局面,只是各赢多少不得而知。”该分析师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这样说道。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大战略看,UC更像是它的护城河,其作用相当于微信对于腾讯,特别是在移动游戏分发领域,UC和阿里有很强的互补性。此前强力推出终告失败的“来往”也是为了要“做流量”,区别在于现在通过收购UC,阿里可以获得更大的移动端入口和流量导入,而几乎没有风险。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人员架构上,马云也需要UC这一没有电商基因且有经验、有能力的团队补充。近年来,虽然阿里收购动作不断,但大部分是为了拓展产品线,平台型产品和团队不足的现状并没有根本解决,因此新成立的UC移动事业群才会没有阿里巴巴的影子,而是完全由UC团队主导,俞永福任总裁,并配以LBS领域、移动游戏分发、在线阅读等阿里业务。

重新出发

不仅是被收购,已在互联网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俞永福这次大有“二次创业”的劲头。根据他以往的习惯,对外宣称发给员工的所谓“内部邮件”往往均被市场看做是一份“非正式的声明”,2014年6月,在这份“声明”中,俞永福直接向百度“挑战”!他先是感谢了百度对其与阿里联合开发的神马搜索引擎的特别关注,并鼓励员工奋勇向前,翻过前面的“两座大山”。

时间向前推一个半月,2014年4月28日,UC正式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后,立即宣布共同发布旗下移动搜索引擎——神马。官方资料统计,一星期后神马搜索国内活跃用户即突破1亿,渗透率更达到了20%,还没正式完成收购,UC就已经向马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就好像刚谈上恋爱,两个月后彼此都‘感觉很棒,于是直接成婚。”上述行业分析师这样戏称道。

对此,何小鹏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出了解释,“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智能设备与传统产业最大的颠覆性就在于它是‘活的,所以我们想做搜索,在PC时代,搜索追求的是大而全,任何关键词都能在零点一秒得到几百万结果,而在智能手机上这些都没有价值,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准!”他进而补充说道,“比如我们外出旅游,有很多大山大河都有历史人物的题字,我们不认识怎么办?这时你可以拿出手机拍照,然后神马搜索就会读出来,并告诉你它的含义出处,这时手机就是我们的伙伴。”

在被阿里收购之前,UC的身份是手机浏览器公司,而现在的身份则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部门,其中差别也可见阿里对它的支持。首先,UC发布新产品后,淘宝的相关搜索引擎将不复存在,并带着其全国前十多的用户转向UC。其次是团队和技术,此前,阿里做搜索一直专注于购物功能,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插件,这些正好能填补UC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最后就是阿里这棵大树的渠道优势,如果合作紧密,阿里会把电商支付、金融甚至大数据资源与UC分享,无疑将会拉大UC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问我,巨头十有八九都已经有自己的引擎,参与搜索的机会还大不大?我说很大。”在神马搜索吹风会上,俞永福表示,移动搜索存在许多变迁的机会,需要更多创业者往这个方向摸索和打拼,“这是所有人的机会,在移动搜索上也会有很多品牌和创新的机会。”

对于未来,俞永福也有清晰的认识,“现在是两个梯队,百度、腾讯、阿里正在向一千亿美元迈进,而奇虎和小米则刚过百亿。”但俞永福也同时认为,现在的格局并不会一直稳定下去,“我还是比较看好硬件的发展,腾讯应该会一直很赚钱,因为‘关系在中国会长久地极端重要下去,但百度会比较困难,因为还看不到它的移动战略,而且也有像我们这样新的对手。”在俞永福看来,阿里、腾讯、小米将是以后发展最好的高科技公司。

猜你喜欢
何小鹏永福阿里
Proton los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 of 2018 based on CSES satellite observation∗
云上阿里
何小鹏:二次创业,热情不减,竭力赢得造车长跑
辰辰带你游阿里
何小鹏:有实力才能接得住运气
何小鹏的新使命
何小鹏:造车是件很困难的事
游永福樱花园
永福老区龙车行
阿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