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误区分析及其对策思考

2015-01-14 07:07陈六一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鱼小鱼金额

陈六一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认为进行估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但是,对估算的本质认识却出现了偏差,乃至在具体的课堂中迷失了方向而无省察。本文拟从估算教学的三个误区谈起,厘定估算教学的前提——切实的背景和目的——得到上界或者下界。并通过教学案例,展现估算的教育价值: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直观判断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估算,而且学习估算,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大有裨益。因此,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不少的教学环节里,教师都很喜欢请学生来估一估,这无疑是一种较好的现象,但是以此认为这就是估算教学,就有些误入歧途了。那么究竟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中,存在着哪些对估算教学的错误认识呢?

误区之一:以为估算就是近似计算。

【案例1】教师出示题目:28×192。在学习笔算之前,请学生估一估积大约是多少?

生:把28看作30,把192看作200,那么28×192的积大约是6000。

师:真不错。这个积还可以再小一点吗?

生:只要把192看作200,那么28×200=5600,28×192的积接近5600。

师:28×192的积比5600?

生:要小。

师:那我们就用笔算的办法算算看,是不是这样?

误区之二:以为估算就是估计。

【案例2】教师出示一袋子大米,问:同学们估计一下,这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再估计一下,100000000粒大米可能有几袋?于是学生任意猜测结果,接着教师组织活动验证学生的猜测。

误区之三:以为估算就是精确计算之后进行四舍五入。

【案例3】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大米用去40.7元,买一桶油用去82.5元,又买了两袋盐,每袋价格1.8元,估一估,妈妈大约用去多少元钱?

生:40.7+82.5+1.8×2=126.8≈127元。

如果以上案例都不属于估算,那么估算教学应该怎样走出迷失的泥潭呢?笔者以为,需要厘定估算教学的前提与目的,方能真正领会估算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估算的前提:切实的背景

【案例4】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例6)

题后附说明:本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公园门票的价格是8元,需要将987估计成1000,由此得到987与8相乘的结果肯定比8000小,所以带8000元够了。学生还可能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乘车或者其他消费等都考虑在内,只要学生解释合理,教师都可以给予支持。

原来,估算也是要算的,不过,估算往往要涉及在哪个数位上进行计算的问题,需要在计算之前针对实际背景选择合理的量纲。选择量纲的过程,即是让学生感悟估算对现实问题的度量,进而感悟如何进行估算才是合理的。

二、估算的目的:得到上界或者下界

【案例5】李阿姨去商店购物,带了100元,她买了两袋面粉,每袋30.4元,又买了一块牛肉,用了19.4元,她还想买一条鱼,大一些的每条25.2元,小一些的每条15.8元。请帮助李阿姨估算一下,她带的钱够不够买小鱼?能不能买大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例26)

案例中提出了两个问题,其核心都是估算100元购物后的剩余金额,但是估算方法有所不同。

前一问“够不够买小鱼?”是估算剩余金额的下界:至少剩余多少钱?如果下界超过15.8元,自然可以购买小鱼。对于估算下界的问题,购物金额的数值要适当增加,即两袋面粉62元,一块牛肉20元,因此剩余100-62-20=18元,足够买一条小鱼。

后一问“够不够买大鱼?”是估算剩余金额的上界:至多剩余多少钱?如果上界达不到25.2元,又怎么能买到大鱼呢?对于估算上界的问题,购物金额的数值要适当减小,即两袋面粉不少于60元,一块牛肉19元,因此剩余100-60-19=21元,小于25.2元,自然无法够买一条大鱼。

透过案例4和案例5,我们可知估算需要先有思维判断,继之有具体计算的过程,并依托具体的量纲背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法国脑科学家的研究:“精算主要激活脑左额叶下部,与大脑的语言区有明显重叠;估算主要激活脑双侧顶叶下部,与大脑运动直觉区联系密切。”从而体现估算的教育价值: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直观判断力。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21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鱼小鱼金额
漫画一级1小时《一条大鱼》
小鱼
小鱼
大鱼
立案
小鱼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