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上个月,我们提出了讨论话题——你对“人工动力旅行”的看法。所谓的“人工动力旅行”,其实就是不借助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完全依靠人力(轮滑、自行车、划船等)而进行的观光游览活动。《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一书的作者杰森·路易斯,将一场“人工动力旅行”持续了13年,横跨五大洲、两大洋,这样的旅行因此而变得很不平凡,可以说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
在8月杂志《编读往来》栏目和官方微博@旅游纵览 发出互动话题后,近百位读者和网友热情回复,纷纷讲述了自己对于“人工动力旅行”的看法和旅行经历。
我们也从中选出了10位幸运读者,将送给每人一本《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
他们是:王迪 李玉兰 吴吉明 张小宇 吴雷雷 喻添旧 夏夏
微博ID @嘉美猫 @钱多多-婷 @朴雅蜗牛
一起来看看他们心目中的“人工动力旅行”——
王迪:在行动中做自己的英雄。
李玉兰:这种人力意义在于挑战人类极限,由于科技发达,人类越来越少的运动量,很多东西都退化了,其如果在没有那些外物帮助下,你可能会觉得没有办法完成那么艰难的一件事,他就用行动告诉我们没有那些的帮助,人类自己也可以完成。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件事在你没有去做的时候,勇敢去尝试很重要。
吴吉明:徒步丈量世界,这世界需要的是决心,而不是理由!
张小宇:那些去实现梦想的人可能不一定会成功,但他们会看到那些没有理想的人,看不到的风景。这话说的是旅行,也是人生。
吴雷雷:人创造神奇!
喻添旧:省钱,费鞋,增眼界。
夏夏:走到心静为止,走到顿悟为止。
@钱多多-婷:曾经用苦游的方式走过半年,没有人理解你为什么要用作死的节奏虐待自己,但是只有在路上,身临其境才知道,我不在乎重点在哪里有什么,而是苦游过程中的人,故事,经历,自我成长!有些人这辈子都不会懂最初最单纯的快乐……
@嘉美猫:我们还有一位完全靠脚走遍中国的壮士余纯顺,你们还记得他吗?他的遗著《壮士中华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一直追求的意义,是从小我走向大我,是种苦旅,不知道这为外国作者追求的最终意义何在,或许是更贴近地球的旅行方式吧,其实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步行,只是自己并没有践行它的能力。
@朴雅蜗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如今的人来说,太难能可贵,急躁流于形式,不是真正的旅行!安下心中不安的躁动,心平气和地上路,遇见不期而遇的风景。
读者寄语
我初次欣赏阅读《旅游纵览》,十分惊喜,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阅读《旅游纵览》2014年1期《尼泊尔生活碎片》、2期《探寻神秘古老爪哇国》、3期《蓝毗尼——佛祖诞生地》,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喜爱《纵览》刊登的许多丰富多彩的摄影作品,欣赏各国的庭园美景,回味无穷,现在,《纵览》是我的良师益友,帮助我开拓视野,收获颇多,一定尽早订阅整套的《旅游纵览》。
读者: 彭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