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吴玉芝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经过一系列准备,终于踏上了由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心动之旅。列车准点运行,服务员告诉我们,全程铁路距离4064公里,途经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行车43个小时,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拉萨。为了保持足够的精力,当晚10点就上卧铺入睡了。一觉醒来,列车已越过河北、山西、宁夏,驶入甘肃境内。沿途群山对峙,黄河穿流而过,蜿蜒百余里。一路饱览别处难得一见的高原风光,心灵触动由此开始。
凝视窗外绵延不绝的戈壁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心中不由得吟出诗人贺敬之在1963年写的长篇抒情诗《西去列车的窗口》: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这首感情真挚、高亢激越的诗歌,曾打动和激励多少有志于奔赴兵团屯垦戍边的知识青年,义无返顾地投身于祖国西部的建设和开发啊!而在今天,就在此时,同样也吸引数不清的游客去领略藏区风光而牵动情怀。
火车不知疲倦地轰隆隆向西行进,驶入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在西去列车的窗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映入我们的眼帘。此刻,几乎所有的旅客都聚集在窗前一侧,饱览我国最大咸水湖的绚丽风光。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青海湖湖面海拔3260米,碧波万顷,湖水湛蓝,蔚为壮观。此时,欢呼声、赞美声、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久久不能平息。
在列车沿途两岸,青海省和西北地区的油菜花接连不断。
穿过格尔木后,列车进入了昆仑山地区,青藏铁路沿线的最大山脉昆仑山被视为万山之祖,道教祖庭。忽然,一位同伴惊呼起来,“大家快看,雪山。”“在哪?在哪?”顿时一车的人沸腾起来,车窗外,一座延绵的雪峰跃入视线。列车员告诉我们那是玉珠峰,是青藏线上的第一座雪峰,与玉珠峰遥相呼应的还有一座玉虚峰,传说这两座山峰是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尽管我们在车上,无缘与玉虚峰相见,可见到了玉珠峰,也就心满意足了。
列车继续前行,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间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肯定能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铁路不远处,我们多次看到藏羚羊那优雅的身姿。
穿过可可西里,火车就驶进世界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火车站,这里,不管白天黑夜,大多旅客都会下车拍照留念。
翻过唐古拉山就进入了西藏那曲地区,映入你眼帘的是“天堂的地毯”藏北羌塘草原。从荒凉转而到多彩,无论从视觉到精神都会得到一种刺激和冲动。“无边翠绿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此时此刻,你会被那广阔无垠的高山草甸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所感染。蓝天、绿野、雪山、湖泊、游动的牛羊,好似散落在草原的珍珠。
火车一路向西,路上风光无限。峡谷渐渐开阔,海拔迅速降低。经过43小时的运行,列车缓缓停靠在拉萨火车站。巍峨的布达拉宫就矗立在对面的红山上,金顶在夕阳下闪耀着光芒。
漫步圣地日光城
终于来到了拉萨,实现了我们长久追求的梦。站外司机小李手举“西部经典”的示牌来接我们,并为旅游团的每人敬献一条洁白的哈达,让大家倍感亲切。随后,又安排我们入住了藏式风格的大酒店。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因为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故称“日光城”。
拉萨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工艺品有地毯、腰刀、木碗、金银首饰。更为迷人的是在市中心的八廓街,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旧貌,店铺摊点鳞次栉比,游客川流不息,香客摩肩接踵,沿街摆了琳琅满目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族特需用品,还可以看到来自印度、尼泊尔地区的小商品。
拉萨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城市。在群山怀抱中,那一幢幢厚重古朴的藏式建筑,依街排列,井然有序,色彩也鲜艳无比。红色的屋身,五彩的琉璃房顶,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每个藏式房屋的窗台上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盆花,可见藏民们对大自然的崇尚与热爱。
走在拉萨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手握转经筒的信徒,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每人手持一个转经筒,一边不停地转动着,一边念着经文。那份虔诚、那份执着、那份沉迷,让我们感动。多么善良、纯朴的信徒呀,他们就是用这种最简单的形式,将经筒内所藏经文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下去,以求一生功德的圆满……
神秘的宫堡式宫殿——布达拉宫
上午8点半,我们来到布达拉宫。当时正下着小雨,但并不影响人们的热情。手提酥油瓶摇着转经筒的藏民们和国内外的游客,已经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在外面排队,等候观瞻。一小时后,随着排队的人群走进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圣殿。
布达拉宫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白宫的左边是僧舍,右边是喇嘛们每天学习经文的地方。红宫是主殿,供奉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像等等,还有历代达赖喇嘛们的灵塔殿,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唐卡壁画,交相映辉,颇为辉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的巨大的鎏金宝瓶经幡,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宫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宽绰、华丽和雍容,每个厅或室都不大,就连达赖喇嘛的议事厅也并非气派。但达赖喇嘛的灵塔却让人刮目相看。引用一座灵塔的数据,就能让大家瞠目结舌。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塔高12.60米,塔基宽7.65米,耗去的黄金就多达119082两(合3731斤)塔面镶嵌的各种各样的宝石有18000余颗,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镶嵌在塔门下第4层塔阶中央的那颗明珠,据称那是一颗大象脑髓中生成的明珠,弥足珍贵。
对于布达拉宫,虽然在杂志、影像中早有了解,可是,当真正站在她的脚下与之对视时她的恢弘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势还是让我震撼。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楼阁叠错,殿宇嵯峨。坚实墩厚的花岗岩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红白分明的主色调配以金碧辉煌的金顶,巧夺天工的建筑造型,宛若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不愧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艺术殿堂。
拉萨的灵魂之地——大昭寺
从布达拉宫到大昭寺不远,步行也就20分钟。未到拉萨之前,我以为布达拉宫就等于拉萨,但随着络绎不绝藏民信徒和游客川流不息地涌进大昭寺,看到每个房间里都挤满前来朝拜的人们,才知道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地位并不比布达拉宫低多少。
藏人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而大昭寺和围绕着它的八廓街则是拉萨的灵魂。大昭寺的喇嘛尼玛次仁曾说过:“来拉萨不到大昭寺,就等于没来拉萨。”每年为了朝觐而来的藏传佛教的信徒们,穷其多年乃至毕生的积蓄,不畏山高路险,三步一匍匐叩拜而行,他们所要抵达的终点除了布达拉宫就是大昭寺。
大昭寺是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350年历史。又名“祖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朝贞观21年。现在,大昭寺总共占地达到25100平方米,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里边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在中外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内地寺院大多是坐北朝南,而大昭寺的主殿是坐东面西。主殿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4层,中央是大经堂。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大经堂四周都是佛堂,可谓漫天神佛。跟着导游在佛堂中游走,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佛堂,多少尊佛像。但每个来过大昭寺的游客都不会忘记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堂,这里所供奉的正是佛祖12岁的神像,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精华。
除了释迦牟尼佛堂外,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有松赞干布佛堂,这里供奉着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个妻子。居中的松赞干布面容俊秀,两撇胡子向上翘起,头顶上有一佛头。左边的赤尊公主一看就是尼泊尔美女样,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右边的文成公主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两位公主体貌端庄,松赞干布雍容华贵。红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多种宝石把3尊雕塑装饰得华丽无比。
看过主殿堂,从楼梯往上走,可以直上阳台。在这里,能够很清晰地看见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全景,我们都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
从大昭寺出来,转经的信徒越来越多了,手中的转经筒不停地转动,嘴里不知疲倦地口诵“啊嘛呢叭咪哄”六字真言,似乎要把前世、今生、未来,所有的苦难都解脱出来。我知道,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个人内心不可触及的东西,虽然无形,但能让人变得更加虔敬和诚挚,有所敬畏,有所禁戒,这就是他们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