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赢在“起点”

2015-01-14 05:30韦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口诀起点乘法

韦刚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运用自己的跳跃方式“跳一跳摘苹果”,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确定学习起点的策略

1、精心研读教材,把握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积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该具有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应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每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编排顺序、前后联系、编写特点、重点难点,及各教学内容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对每个知识进行条状、块状处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楚教学每个知识点的上概念,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准确找到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顺利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自己总结与概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属于规则学习的范畴,而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运用有关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乘”“除”七个概念,如果这七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没有掌握,规则学习都将无法进行。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剪”“拼”“转化”等策略,否则将不能自主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数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全面了解学生,找准现实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运用访谈、测验或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也可以在课始、课中提问了解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如提问“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能解答这些题目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等等,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努力缩短教师主观猜测和学生“客观”水平之间的距离。

二、运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

1、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所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数学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个内容时,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2、什么叫做比?(归纳概念的问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完整的答出来)3、比、分数、除法三者有何区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到)4、数学中的比后项不能为零,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后项却可以为零,这是为什么? (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答。)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2、调整学习预案

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确定以后,教师要根据两者之间的间距,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果断的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我预设先让学生看图,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可刚让学生观察图,课堂上就发生了预设之外的变化。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会背9的乘法口诀。(在预设中,应是逐步归纳后再引导学生回答)

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背,有的甚至还背了起来。我愣了一下,意识到我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的低了,马上决定突破原来的预设。

师:你们真棒,9的乘法口诀已经会背了。那么,还有不会背的同学吗?

几个小手慢慢举了起来。(我考虑应该有不会背的学生)

师:还有些同学不会背,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用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有的学生思考着,有的学生已经开始教身边举手的同学。学的同学听的认真,教的同学热情更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并能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确定学生所处的学习起点,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愿望,还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已有知识,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强化意义建构

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种信息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是不系统的,模糊的,浅层次的,课外知识的积累无法替代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低估学生的起点,也不能高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因此,强化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依然是课堂探究的主要内容。

4、设计弹性目标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在学习起点上的差异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对这个事实,处理好共性起点与个性起点关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在设置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设计弹性目标。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并为学习起点较高的学生预留教学空间,使他们得到更高的发展。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像艺术家一样精心设计、尽情投入。数学教学活动应合理把握好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己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让数学学习赢在起点。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口诀起点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