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丽
王国维先生曾经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比喻成功人士所达到的境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想让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教科研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体味一下“灯火阑珊处”所带来的喜悦与收获。
一、迷惘与沉思
记得几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当时我带着满腔热情与自信走上了讲台,自我感觉良好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带好班级,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给学生。那时我自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掌握书本上的所有知识,就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因此,我每天卖力地备课,每天沉浸在机械、枯燥的上课之中,沉浸在没完没了的作业批改之中。单调的教学竟然使我班的成绩每次考得还不错,我也因此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为此,我还沾沾自喜过好一阵子呢!
2010年我执教四年级,换了班级,换了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有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于老师。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于老师每天都是准时上下班,上课从不拖堂,课余时间也不像我一样每天有批改不完的作业,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有时,她还因下乡送课或做报告几天不能给学生上课。我想她班里的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可每一次考试的结果都让我大吃一惊,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了。
在一阵阵的困惑迷惘之中,我开始苦苦寻找答案,但却始终不得要领。我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教学方法,她们都毫无例外地告诉:我课外要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书。虽然心里有些疑惑,但最终我还是把这类书籍买回家,细细地看了起来。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书中我惊讶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就得从教育科研上找方法、找出路。课堂教学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课堂上应该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而教师也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仔细回味一下,我才恍然大悟,以往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是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多少乐趣可言,也谈不上什么成就感以及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进步,我只是在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教学而教学。我醒悟了,我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走教科研的道路。
二、 探索与前进
从那以后,我经常向有教育经验的老师请教,听他们上课、评课,请他们指导。我借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开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还经常在上课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小结,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这些优秀榜样和先进理念的作用下,我开始逐步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体验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趣。在课堂教学这块教科研的主阵地中,我努力做到: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式尽量多,让学生乐学、爱学。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我经常说的话是“你发现了什么?”“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解决吗?”“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3.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语文,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科研探索和实践,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习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意识逐步培养起来,开放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潜能得到了发挥。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不再是权威命令下的教书匠,而是成为设计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我的心情变得舒畅,潜能开始得到释放。
几乎就在同时,学校承担了一个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我参加这个课题研究的同时,又给了自己一个新的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究》,我用学校进行市级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我自己的课题研究。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本领。我知道了课题就是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产生的,一项课题,往往就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要么是对一种理论、理念的验证、实践研究;要么是对一种经验及方法的推广、应用研究;要么是对某种方式、手段的探索、尝试研究;要么是对某个问题解决方法的行动研究。所以,我们可以把发现问题与选定课题结合在一起。我对课题的实施操作方法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了解,开展一个课题应重在实施过程,而且要注意积累有关资料。就这样,我边学习、边研究,边积累,不懂就问。日积月累,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我更全面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让我看到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走教科研之路。
三、机遇与成长
今年,学校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刚开始,我对教学模式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于是,我查阅了很多关于有效教学的资料,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三环七步教学法”“271”教学模式、……以前曾读过王崧舟老师的成长自述,他说自己成长很重要的一招是“实录还原法”,他喜欢收集课堂实录,特别是名师的实录。收集之后,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然后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然后再把理念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对于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就是有思想,“下得了地”——就是有技术,帮助很大。我一直想学会这一招,可就是苦于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我感到无从下手。在这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中,我终于明白了教学理念的精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也可以像大师一样将教学设计还原成理念,学习名师教学艺术的精髓。在深入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一次研究,每一次改动,都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研究得越深入,迷茫越多,待到云开雾散时,我有许多惊喜、许多收获。
最后,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成果·激励式五步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不断努力下,我的文章也开始不断地出现在报刊上,有的论文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回望自己的教育成长之路,历经风雨几载,细思量,自难忘。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渐入佳境;从一开始的抱怨连连,到后来的掌声不断;从一开始的消极、被动地适应,到后来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奈、到理解、到投入的过程。我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等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此刻,我不敢说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不敢说已取得了什么显著的成绩,但至少可以说,教育科研伴我走过沼泽泥泞,帮我度过困惑迷茫,陪我找到问题答案,记录我成长的踪迹。我坚信,在教育科研这块园地里,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俯首白云深似海,抬头又是一重天。我将继续满怀诗意和激情,在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奋然前行!让梦想在灯火阑珊处起飞吧!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