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
央行终于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决定自11月22日起,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个姗姗来迟的决定,一定会引发各界关于货币再次放水的担忧,但立足于国内外环境和现实,这次降息的决定其实不难理解。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常态性的流动性紧张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极其突出。降息降准是最正常不过的政策逻辑。
事实上,美联储退出QE不仅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更意味着近20年来,廉价货币的时代将宣告结束。美国QE退出,必将引发两个结果:一是美元走强;二是美元“回家”。资金将从新兴市场流出,回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这种全球资本流向的变化,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而言冲击是巨大的。据国际金融研究所(IIF)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至今投资者从非洲、拉美、东欧、亚洲股市合计撤出90亿美元。中国9月份外汇储备突然罕见地减少了1000亿美元,外汇存款减少了188亿美元。尽管有很多解释,但资本在流出中国,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在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下行,面临极其复杂困难的局面。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很多指标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记录。这是金融危机演化、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以及中国前期政策负面效果的综合效应。
今年是常态性、持续性的钱荒。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行业融资难度空前加大。多位权威人士指出,中国企业融资成本远高于欧美。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不久前提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成本,三个季度上涨了14%以上,这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暴增。在流动性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正在陷入通缩的方向:M2的增速低于年初目标,CPI回到“1”时代,而PPI连续32个月处于负区间。
在经济下行,各个行业面临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和降息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逻辑远没有如此简单,货币政策承载了很多不该承载的因素。在M2的总量高居全球首位,房价仍然很高,房地产泡沫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一旦下调存款准备金和降息,立即会被指责为救房地产。特别是,很多人拿120万亿元的M2说事,但对于为什么产生这么多M2又不明就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有120万亿元的M2,流动性总量肯定不缺。事实上,M2一部分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关,一部分沉淀在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领域,真正缺钱的行业很难获得资金。120万亿元的M2不等于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在金融改革滞后的情况下,中国最大的尴尬就是“守着大河渴死一村人”的现状。
降息对于下行中的中国经济而言,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补充了流动性,避免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风险。同时,也给明年美联储加息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提前提供了空间。
从总体看,在当前选择降息无疑是正确的。考虑到中国经济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困难局面,仅仅一次降息还不足以确保中国经济和流动性的无忧,在打开降息通道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启动降准工具,通过政策组合拳,解决流动性短缺的局面。当然,降息降准对于调整中的房地产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热点城市、供需基本平衡或供给不足的城市,货币政策的这种改变几乎意味着房价拐点的到来,政策已经足以改变这些城市的房价预期。但对大量供过于求的城市而言,除非货币政策回到前几年的过度宽松状态,否则房地产的基本面仍然是调整,而且调整的周期不会低于3年。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