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预防及应急管理研究

2015-01-14 07:29陈楚杰
科技视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运动性心源性体育赛事

陈楚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0 引言

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大学生体质却逐年下降,大学生运动型猝死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2012年以来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事件,不仅给学校正常体育课与体育运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媒体的一些报道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我国学者目前对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但是针对在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后学校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理,把事件的影响对学生家长、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形象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学者的研究涉及甚少。本文将梳理近年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从学校应急管理的角度探讨学校如何构建预防体系,面对突发运动性猝死事件时该如何进行急救处置,家长安抚,面对媒体报道。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2004年至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体育赛事逐步增加,参与人数也逐年增多,至2013年国家组织的国内外赛事已达1050项,平均每天达2.9项,具体见表1。并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多项政策文件,促进民健身活动开展,体育事业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表1 2004-2013年体育赛事统计

1 运动猝死事件概况

虽然我国各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但近年大学生体质状况却逐年下降,运动性猝死事件却频频发生。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近三年网络、报纸公开报道的典型运动型猝死大学生达17人,具体见表2。大学生猝死事件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重大生命损失,也给各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多所高校为了防止运动性猝死发生,相继取消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如华中科技大学取消了3000米及5000米长跑项目,西安30余所高校也取消长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以“400米障碍赛”、“龙卷风”、“编长辫”等趣味项目代替3000米长跑。

一方面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各高校为了安全相继取消运动量较大等运动项目,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与《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精神相违背。

2 运动性猝死的主要项目及原因

从表2可知近三年运动猝死的项目以跑步运动为主,球类运动为次。我国诸多学者也多大学生猝死病例的运动项目进行了分析。 如《本世纪初大学生猝死病例分析》一文34个猝死案例中14例大学生,其中男13人,女1人;导致猝死的项目中体侧、跑步7例,军训2例,球类3例、其他2。《25例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特点分析》一文中男19人,女6人;导致猝死的项目中体侧、跑步19例,球类6例 。《陕西省普通高校运动性猝死调查研究及预防对》一文中14个案例,男9人,女5人;导致猝死的项目中体侧、跑步7人,球类2人,游泳4人,军训1人。其下表1的17个案例中,导致猝死的项目中体侧与跑步项目中11例、球类4例、军训类2例。由此可见导致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项目主要以军训、跑步为主(跑步包括长跑、短跑、体侧、马拉松等跑步项目),以球类为次。在性别方面,男生占绝大多数。

表2

运动性猝死近年来在我国频发,其发病引起了我国内学者广泛研究,相关学术研究文献达60余篇。徐昕、谢庆芝、杨胜来等学者对运动性猝死的病因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谢庆芝,邱祖建在调查47例大学生运动猝死中发现:心源性猝死占70.2%,脑源性猝死占10.6%[1];程杰,李效凯在调查的运动性猝死29例中,心源性猝死占75.3%,中暑占10.3%,原因不明占13.8%[2];杨胜来收集14例大学生运动猝死案例中,心源性猝死13例,脑源性猝死1例[3]。徐昕对收集的82例运动性猝死案例,心源性猝死为 70.7%,脑源性猝死占15.8%[4];国外 Drory综合 252例年轻人运动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疾病占82%。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运动性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约占70%以上,脑源性猝死为次约为15%,以及其他中暑、哮喘等原因。

3 运动猝死事件预防与应急管理对策

运动性猝死发病原因以心源性为主,脑源性为次。心跳骤停是心源性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猝死病例的60%以上。发生猝死的运动项目主要以体测、跑步、球类、游泳为主。2014年6月份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大学一大学女生在50米跑步测试时心跳骤停,经现场体育教师、校医、急救人员连续抢救后生还。该案例对于我们抢救心源性猝死案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临床医学认为心跳停止后在4分钟内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成功率可达50%,但心跳停止10分钟后才实施急救,其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5]因此对于心跳骤停引起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启动武汉大学类似急救程序,现场师生争分夺秒实施抢救,同时联系120急救中心,以提高生存率。如果静等120,按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120接令后4分钟内出动,其到达现场时间往往也超过10分钟,错过黄金抢救时间。

为保障大学生体育训练,增强大学生体质,维持大学正常秩序。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健康现况,运动猝死的病因,体育教学,体育赛事开展现状以及我国的大学管理体制等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运动猝死事件预防与应急管理对策。

3.1 加强师生急救培训

全校体育教师进行日常急救培训,特别是心肺复苏术、止血术,体育教师急救知识进行考核后通过方可进行教学;大学生第一学期应有专门课时培训急救知识,加强大学生急救培训不仅保障大学生群体健康,也对国家急救体系建设就有重要意义。只有教师、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等方法,才能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进行急救。同时明确在发生运动性突发事件的抢救程序,现场教师、学生、校医、120联动抢救,以提高成功率。

3.2 建立身体监测机制、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生每年体检结果进行分类筛查,监测身体状况。学校对体育课进行分组教学,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危险因素的学生归为医疗体育组,进行相关医疗体育训练;同时对该部分学生进行运动性病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各项运动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医疗体育活动,远离危险运动项目,保障自身健康。

3.3 建立保险救助体系

政府应协调保险公司等部门,建立运动意外事件的保险救助体系。该体系资金可参考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由政府、学校、学生三方按比例承担,从而保障体育课程、体育比赛、体育活动等正常开展。同时对体检筛选后发现有运动性突发疾病危险因素的学生进行额外商业保险计划,其费用可由学生、学校按比例承担,其中学生应承担主要部分,学校补贴一部分,如其学生不愿参加额外商业保险计划,则应当由学校工作人员细心劝导,明确其危险。为大学生体育训练保驾护航,为大学生增强体质健康解决后顾之忧。

3.4 建立危机应急管理体制

猝死事件的发生,不仅给造成了生命的丧失,给其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会给学校、学生带来极大的震动。如果处理不慎,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以及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建立危机应急管理体制,为处理运动性猝死等事件处理提供指导,协调各级部分工作,化解学校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应督导日常急救培训,监测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事项;常设危机干预小组,其小组应包括专业医疗人员、心理人员、宣传员、学生工作人员,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专人上报、管理、跟踪,并对重大体育意外事故导致的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疏导干预。同时通过公开渠道发布权威消息,详细解释事情原由与学校处理经过,杜绝虚假消息影响学校声誉。

[1]谢庆芝,邱祖建.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与风险预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3(2).

[2]程杰,李效凯.运动性猝死原因与长跑锻炼的预防措施研究[J].上海大学体育学院,2008,11.

[3]杨胜来,郭清镯.陕西省高等学校运动性猝死现象研究[J].价值工程2012,11.

[4]徐昕,高崇玄,等.我国运动碎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

[5]杨秋香.1例长时间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报告[J].当代护士,2013,6.

猜你喜欢
运动性心源性体育赛事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畅聊体育赛事
海军某部运动性中暑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