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珊珊
【教学片段一】第一次执教第2、3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呀?
生:这是花生。
师: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知道了这是花生。这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第2自然段)
生: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师:小松鼠有了这么美好的打算,又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想花生果去哪里了?
生:我会去别的地方再找花生果。
生:我会觉得很难过。
师: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这一句。
【反思】经过一年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读文本,了解小松鼠找花生果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不成问题的,可小松鼠在寻找花生果的过程中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有什么感受?这些都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我却没能好好把握: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太少。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我是作为旁观者去评价的,也就更谈不上将小松鼠的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口充分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了。
针对上述问题,在理解故事情节发展、角色情绪变化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寻找、挖掘作品中对学生进行言意表达的训练点,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做了调整,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教学片段二】第二次执教第2、3自然段
师:树林旁边花生的小花真漂亮,难怪小松鼠忍不住问蚯蚓——
生:“这是什么呀?”
师: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呢?仔细看看图,说一说。
生:他可能会想:这些花生结了果,肯定更好看!
生:他会想,等花生结了果,一定要第一个把它们摘下来,想着想着就舔嘴巴了。
生:他会很开心,直流口水,想让花生快点结果。(师板书:开心)
生:他会想,等花生结果了,冬天就吃花生,可以安全过冬了。
师:噢!花生不但好看,而且一想到冬天就能吃到香甜的花生果了,小松鼠多高兴呀!这就是小松鼠要找花生果的原因。(齐读第2自然段)
师:于是,小松鼠开始行动啦,他是怎么找的?
生: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师:是呀,小松鼠为了早点吃到花生果,每次都来,天天坚持。在来花生地的路上,小松鼠呀小松鼠,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有点难过了,来了这么多次,花生都没结果。
生:我会想,花生果,你怎么还不出现呢?
师:对呀,怎么还没出现呢。那你明天还来吗?
生:来。
师:小松鼠呀小松鼠,你又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想,咦?花生果不是早该结果了吗?
师:哎呀,可还没结果。明天还来吗?
生:来。
师:后天呢?
生:来!天天都要来!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看见花生果了!
师:小松鼠找得多辛苦呀!每天都去!我们一起读读,为小松鼠加把油吧。(齐读第3自然段)
师:大家知道吗?花生从开花到落花要经历90天至120天,小松鼠就这样天天去找,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找到花生果。小松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不舒服,有点难过。
生:感觉要哭了,很失望。
生:感觉太倒霉了!
生:我会奇怪,花生果是不是被偷了啊,怎么一个影子也没有。(板书:失望 奇怪)
(学生根据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小松鼠天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的情景。)
【反思】语文教学,既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言意共生的课堂,学生才能自由呼吸、吐纳自如。这次在设计教学时,我关注了教材与学生口头表达规律的结合,抓住训练契机,多方面有意识地引导拓展言意共生的渠道。
第一,增添训练点,让学生有藤可攀。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实践性,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地进行表达训练,是强化言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文本以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的语言“链接”了学生的想象世界。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想象小松鼠听了蚯蚓的话后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展开想象,表达感受,从图中小松鼠的表情联想到了“直流口水”“舔嘴巴”等词语,在实践中丰富了语言表达,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挖掘训练点,助学生顺藤而上。教师需要在提问中建立层次,引导学生自信勇敢、有顺序地表达感受。我先抛出“在来花生地的路上,小松鼠呀小松鼠,你会想些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迫不及待的小松鼠,展开想象,以丰富文本的内涵。再追问:“这么久还没结果,明天还来吗?”在小松鼠一次又一次没有见到花生果的情感积累下,学生们倒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小松鼠的一份坚持与执著。最后,让学生在演演说说、互动交往中感受小松鼠日日等待花生结果的焦急,以及“花生果不见了”的失望、奇怪之情。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学生的语言、情感都膨胀起来,迸发出丝丝火花。
言意表达训练,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而要更多地倾注于对表达契机的丰富性、逻辑性的探索。给学生一根表达的藤,牵藤而上,使他们在言意的花园里攀爬生长,智慧飞扬。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
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