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席
马年春晚,王铮亮演唱的一曲“走心”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平实的歌词引爆了全国观众的共鸣,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感动,赚够了人们的掌声……许多人在歌声中陷入沉思,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一名教师,我已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打拼了25个春秋。25年的忙忙碌碌,转眼只剩下满脸的皱纹!我也在自问和思考:教师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在唏嘘、遗憾和感慨中似乎依稀有了答案。时下的中国教师承担着种种沉重的负担,忍受着层层巨大压力,遭受着阵阵“病痛”折磨,步履蹒跚地爬行着,竭尽全力地支撑着,艰难竭蹶地挣扎着,许多时间被尚未完善的教育机制、人为的教育羁绊、额外的教育负担等给无情地霸占了、剥夺了。默默回首往昔,才发现,时间去了自己的头发上,让头发开始花白;时间去了自己的眼角上,让眼角出现了鱼尾纹;时间去了学生的身心上,让他们羽翼丰满……
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以分数为惟一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背离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当下,人们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危害,但应试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用成绩来评定教师,对于所教学生分数较高的教师,学校不仅会给予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且还把它作为“年终考核”的“证据”、“评先评优”的“资本”、晋级晋升的“砝码”,而对于所教学生分数较低的教师则是横眉竖眼。教师们为了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干瘪分数,都以百倍的精力,忘我的精神,扎扎实实,密而不漏地在应试教育的大船上疲劳地划行着、苦干着,教学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被分数所覆盖、所侵吞,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满书本地找分数上。当下,分数成了衡量教师声誉、地位、价值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甚至是惟一指标。不去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松、安宁。
班主任工作的无边无际。的确,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最累的。班主任工作着实千头万绪,复杂多样,工作内容无边无际,工作时间没有限制,可谓是“无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不仅要管理班级,处理好班级大小事务,包括安排班级日常琐事、处理纠纷、监督安全、督促值日、组织活动、接待家长等,而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一大堆没完没了的学校安排的非教学任务,如若再摊上那么几个“难缠鬼”,遇上几个不配合的家长,再加上自己工作缺乏技巧和智慧,班主任更会感到“焦头烂额”、内外交困、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真是难管理,管轻了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不疼不痒;管重了也不行,学生容易逆反、抵制,甚至敌对,还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学校领导的批评。许多班主任总感觉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救火”,真可谓是“日理万机”,口干舌燥,身心疲惫,很多时候感到时间不够用,产生急躁、焦虑等情绪,滋生满腹的抱怨和委屈。大量的时间也在与学生的纠缠中消耗殆尽。作为班主任,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口勤,这是必要的。但“勤”要有度,要科学,要简约,要高效,要“又好又快”。但由于一些班主任缺乏管理智慧和技巧,以至于被繁忙的班务所缠身。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一种失败叫瞎忙。”一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事无巨细,凡事包办,万事替代,该由学生完成的事情,自己总要插手;该由学生想出的办法,自己总去替想,天天守在教室里,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作业等日常事务,这不仅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还使班主任处于马不停蹄、席不暇暖的奔波中。俗话说:“懒娘带出勤快孩”。同样的道理,“懒师带出勤快生”,“勤老师带不出勤学生”。的确,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班主任:他们整天风风火火地忙得团团转,却还是问题频出,麻烦不断,原因就在于该班主任缺乏管理技巧。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所以“会偷懒的班主任是睿智的班主任”、“智慧的班主任不挨累”这确实有道理。班主任不妨“懒”一些,以自己的“懒”换来学生的“勤”;不妨学会“大智若愚”些,以自己的“愚”换来学生的“智”;不妨尝试“无为而治”,以自己的“不为”换来学生的“有为”,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使自己从繁忙中解脱出来。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教师职业是一项清闲的工作,一天两节课,还有双休、假期等诸多休息日。然而,事实上呢?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命题阅卷、编制讲义、设计课件、监考、辅导、教研、培训等常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家访、接待家长、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座谈会等,任何一项工作都能把我们的时间耗费掉一大部分。读书笔记、政治学习笔记、业务活动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试卷分析、教师全员培训笔记、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家访记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记录、收费记录、差生转化记录、优生辅导纪录、个性档案、家长会方案、工作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记录、法制教育讲座记录、品德养成与实践活动记录……使教师应接不暇,劳神费力。可以说,教师是永远毕不了业的老学生!教师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再加上成绩的重压、考核的逼迫、职评的纠结,教师在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下,整天处于劳心与劳力之中,套用一句俗语就是:我拿青春赌明天。事实上,教师已经没有了“赌明天”的资本,因为教师们早已被昨天所赌输,早就开始未老先衰了,只是在痛苦中挣扎而已。“减负”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题,也一直是教师们的期盼,有关部门也一再颁布红头文件,但效果如何呢?诸如“五严”、“十禁”、“八要八不要”等,最终都成了一纸令文,“减负”便不了了之。眼下,一些学校要求所谓的副科老师六点三十之前到校上30分钟的早读课,语文、英语教师七点之前到校,接着上第二节早读课。有的学校规定,班主任早上六点十分前、中午一点十分前必须到班级“蹲班”,值班领导检查,并把班主任的“到位”早晚和次数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这是“减负”吗?这是“解压”吗?
当下,部分领导热衷于开会,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把全校老师集中起来开会,会议一场接着一场,文件一个接着一个,总结一份接着一份,大会、小会接二连三,误认为,若不开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就不能显摆自己的官位,误认为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于是,沉湎于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贯彻讲话,用传达文件落实文件,许多会议没有实质性内容,没有实际作用,装腔作势,空话连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只不过是“扎扎实实走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罢了。如若做一下调查,你会发现有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学校至少一半的会议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工作时间,老师们被各种有形式无内容的各种会议所困扰,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会议中。笔者并非禁会主义者,相反,对于法定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动员会、报告会、总结会,还是坚决支持要开的,并且要开好,开出成效来,达到预期目的。问题是,当下会议过多过滥,几近成灾,真可谓会摞会、会挤会、会连会、会套会,这已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大顽症。许多老师谈及学校的大小会议,无不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只不过是穷于应付罢了。教师们陷入“文山会海”中,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思教学、议教学、抓教学,同时“文山会海”也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工作效率。频繁开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会场中,令人咋舌。不刹住无明确目的、无实质任务的会;不制止住例行公事、不解决问题的会;不打消鹦鹉学舌、照本宣科的会;不去除虚张声势,形式大于内容的会,教师们就不会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凡在小范围内传达布置可以解决问题的,就不召开全校老师会;凡能合并开的会议,就不要单独召开;凡能现场办公能解决的事,就不把人召上来开会;凡能电话通知的,就不要把老师们集中起来开会。少开会、开短会,是教师们的强烈呼声和节约时间的良方。
检查也好,验收也罢,作为了解情况、督促落实、帮助改进、促进工作的一种手段,是有其合理成分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管理方式之一。问题是,在时下,不知何因,学校和教师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种种评估验收,可谓是,一周一大查,两天一小查。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活动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除了重复劳动浪费的精力、时间之外,还浪费了大量的电费、纸张、笔墨。而且,泛滥的检查、达标和评比也成为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温床”。对于学校来说,有些检查项目,学校平时根本就没贯彻落实,检查临近时,领导们就让老师们“帮忙”补材料,做假造假,教师们只有加班加点,闭门造车,违心服从。有时,还要按照学校意旨,布置学生说谎、作假,以此来“忽悠”检查团们。这使老师们苦不堪言,顿生愤懑,而又无可奈何。对教师来说,许多来自省市级的检查评比已使他们“雾里看花”,不堪重负,而来自县、校级的检查评比更是“多如牛毛”,更仆难数,使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各种繁杂、平庸的事,想不应付都难,使教师们既“累”,又“烦”,更“痛”。对于很多检查,主要是查看书面材料,为了过关,领导和教师们不得不无数次地来补材料,来说谎造假。而把师生们的呼声当成“耳边风”,检查轰轰烈烈,却虚晃一枪,浮光掠影。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假材料,也听之任之,任由表面上的花团簇锦,掩盖了矛盾的存在,延误了问题的解决。有时,一些检查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实际效果了了;检查者乐在其中,教师们苦在其前,痛在其后。虽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却害得教师们诚惶诚恐、牺牲大量宝贵时间造假材料,作假“台账”。教师的时间就是被这些虚假的检查堂而皇之地侵蚀和侵占了。只留下追问时间去哪儿的遗憾和悔恨。此风不煞,贻害无穷。
考试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的效果重要手段,是督促教和学的一种途径,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组织考试,无可厚非,从古到今,概莫能外。但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考试、检测、竞赛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令师生手足无措,心生厌倦之感。有期中考、期末考、同步考、单元考、阶段考、月考、周考、抽查考、调研考;有“七科联赛”、“智力竞赛”;还有各种形式的模拟考……三天一大考、两天一中考、每天一小考,真可谓“考试才是硬道理”。每次考试,教师都要加班阅卷,输分、分卷,作试卷分析。每一次考试,至少要开6次会议。考试前,年级组要开动员会或考务工作会,年级组开过后,学校要开全体教师会,进考场前,还要重复开监考注意事项会,考试后,年级组要开质量分析会,学校要开成绩通报会,对成绩不理想的备课组还要开“检查会”。开得老师焦虑烦躁,开得老师心神不定,难以忍受。老师们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找题目、出试卷、改试卷、判分数、排名次、作分析、写“检查”上,宝贵的时间糟蹋在了考试上。“小猪不喂食,何须天天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考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教育的全部,“解惑”才是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宗旨。频繁的考试不知浪费、挥霍了老师多少时间?再者,由考试给师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重,紧张、担心、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随之而生,厌教、厌学现象随之而起。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及所有学校管理者,都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摒弃虚名,远离虚荣,拒绝低俗的从众心理和行为,不要过多地迷恋于考试,不要过多地占用师生的时间,要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上,而不应当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测验上,不应当把心事过多地用在如何去“秤”学生上,而应当给即使更多的时空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智慧和艺术,让师生有兴趣地教和学,有尊严地从事教育生活。
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最好平台。教育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继续,没有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是被动的、盲目的、不知其所以然的。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学研究。但教研活动要讲究效益,既要有量,更要有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当下,许多学校都定期举行一周1~2次的业务活动,雷打不动,任何教师都不得缺席,学校有专人负责点名,缺席者要被通报批评,可谓严格而正规。然而,教研活动会上又做些什么呢?教研组长读篇文章,有时只读大小标题,让老师们作好记录,以应付学校检查,要不就是作无关痛痒地评评课,传达一下有关会议精神,接下来就是所谓的“东拉西扯”式的“集体备课”。在教研活动时,一些教师根本没有把精力、注意力放在活动上,看报纸、杂志者有之;聊天说笑着有之;接打手机者有之;上网聊天者有之;打瞌睡、睡大觉者有之……这些不良行为使教研活动名存实亡,只不过是做个样子,走走过场罢了,这使宝贵的时间又糜掷在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上。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教育,研究教育,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这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但进行课题研究绝不是想当然的行为。然而,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人人要有课题,好像没有课题就不能显示学校的档次和声誉,就不能凸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一时间,申报课题成了一种时髦和硬性任务。然而,一些教师对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到底是什么不明确,只是为了“跟风”,或是迫于领导压力,或是为了职评需要等不得已以而为之,只是搞搞形式,做做样子,没有真正树立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没有把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境遇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去思考,去研究,到头来,只能在网上下载资料,填补自己的材料,材料一大摞,结果无收获。但为了能结题而准备如此之多的材料要耗损其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畸形、变质的课题研究,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方向。只有形式而无内容,只有“结果”而无过程的课题研究浪掷了教师们的精力,一刀切,强规定的课题研究虚耗了教师们的时间。
“时钟”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日历撕下一页容易,但把握今天很难;金钱丢失可以找回来,而光阴却一去不复返。马克思说过:“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人们都在反思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理性地审视一下自己,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事业中,把有效的时间用在有效的事情上。纵然岁月不能挽留,但如若你用行动和高效率把时间留住,用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把时间留下,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艺术,从改善自己做起,高效率地工作,找回那些不该失去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变成精彩,那么,我们的工作能轻松自如,乐此不疲,我们就会问心无愧,教育生涯就没有虚度,教育人生就会美丽而富有。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