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

2015-01-13 08:51张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听者表现力旋律

张丽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337-01

1.前言

随着国家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了教育关注的重点。我们音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能为学生自由的表现自我提供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能与他人沟通交流,融洽感情,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海洋里,如果说技巧和知识是音乐的关键,那么表现力就是音乐的灵魂。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只有懂得技巧和知识,却忽略了表现力,那只不过是一潭死水。

说到表现力,马上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老课题,无论是教学者还是被授者,在音乐实践中都会听到"表现力"这一字眼。但是,目前,在音乐的实际教学中,这些理念在很多时候却成为了一句空话。我们往往看到的现象是,老师只注重让学生会唱歌曲,懂得相关的音乐知识,但对如何去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甚少关注,这种缺乏情感的演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不符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台上演唱时,无论唱什么作品,表情却几乎都一样,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风格全然不知。因而造成很多学生在"声"与"情","神"与"形"的脱节问题; 我们作为音乐专业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平时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而忽略音乐的表现和培养,因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阻碍了音乐学习的进步和技术水平的发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音乐表现力的概念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表演者对乐曲艺术感染性的综合把握能力,是演奏或演唱者通过音乐思维、运用一些技能技巧,将音乐作品的内容表达出来,并能感动欣赏者的能力。 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受——理解——诠释表达的知识能力链上。音乐表现力越强,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越深刻,也就越能感染欣赏者。

音乐表现力实际上还包括了音乐的感知、理解、音准节奏、技能技巧、文化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等综合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它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而要靠长期的技能训练、技巧训练和艺术熏陶才能造就。

3.如何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

3.1多听。音乐课,首先要注重听觉上的培养,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去介绍和解释,不如让学生闭上眼睛,好好聆听和体会不同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但听,并非是盲目的听,教师应引导学生听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使用的乐器、力度等方面,明白旋律稍快的旋律通常代表欢快的风格特点,而缓慢的旋律则代表的是抒情、伤心的风格特点,但不能因此而千篇一律,让学生丢了自主探索的本能,对于不同的歌曲,演绎的千姿百态的风格,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牵引着学生去发现。

3.2多想。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直接把知识放在黑板上,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探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只会让学生在当时记住了知识点,但可能过后不久就会将之抛诸脑后,而后者,则会是知识稳稳在学生心里站住脚跟,不容易被遗忘。

3.3多动。学生本身就很好动,利用这一点,把多一点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实践,并把实践的结果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样,就会在不断的活动中,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3.4多比只有互相比较,才知道差别在哪儿。譬如,在表现同样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给大家看,每一个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让大家互相对比,谁对歌曲的表现是最好最全面的,那么,也会使学生在对比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4.小结

表现力对音乐艺术尤为重要,到位的表现力可以使听者哭,使听者笑,使听者如醉如痴。所以,教师应在歌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作为音乐教师,非常有必要将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纳入每天应该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
听者表现力旋律
春天的旋律
好好说话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劳工(外二首)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