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291-01
"滑块——木板"模型是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模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该模型集中体现了解决高中物理运动问题的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该模型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所考查的形式灵活多样,对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过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此专题的分析与研究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这个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情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从左端滑上木板.已知物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保证m不从木板上滑下,求板长L至少为多少?
解法一:动力学观点
1.过程分析法:对M、m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
m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Ff=umg=ma1V=mV0M+m
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f=umg=Ma2
m达到M的最右侧二者达到共速,对应的板长最小;
设经过t时间二者达到共同速度V,则有:V0-a1t=a2tt=MV0(M+m)ug
t时间内m的位移为:Sm=V+V02t; M的位移为:SM=V2t
板长:L=S相对=Sm-SM=V02t
点拨:此方法比较基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知识,并能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m到达M的最右侧时二者达到共速对应的板长最小,这一临界条件的分析至关重要。
2.V-t图像法:分析运动过程后画出正确的V-t图像。
图像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即为M、m的相对位移,由图可求:S相对=V02t
点拨:图像法解题相对来说比较直观、高效。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应用此法解题的前提,画出正确的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解法二:能量观点:
由动力学观点求出二者共同的速度后对M、m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有:
Q=f·S相对=ΔEK系减=12mV02-12(M+m)V2
解得:S相对=V02t
点拨:用能量观点解题更便捷、更省时,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解法三:动量观点:
M、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V0=(M+m)V
M、m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有:Q=f·S相对=ΔEK系减=12mV02-12(M+m)V2
解得:S相对=V02t
点拨:对于学习过选修3-5的同学来说,此方法是以上几种解题方法中最简单的,不需要考生对系统中各物体进行具体的运动过程分析,只需考虑初、末状态即可。
引申:若板长足够长,M有向右的初速度V1。
问题一:M、m的运动情况又如何?
此问题就存在多解,我们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二:M、m达到共速所需要的时间t:
V0-a1t=V1+a2t
解得:t=M(V0-V1)(M+m)ug
问题三:M、m的共同速度V:
方法一:
V=V0-a1t=V1-a2t=MV1+mV0(M+m)
方法二:
MV1+mV0=(M+m)V
解得:V=MV1+mV0M+m
问题四:运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移S相对求解表达式:
umgS相对=12MV12+12mV02-12(M+m)V2
问题五: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求解表达式:
系统能量守恒:Q=ΔEK=umgS相对
通过对上面情境的研究与讨论,大家对"滑块——木板"问题的分析过程应该有所掌握。若M有向左的初速度,二者的运动情况如何,又该如何求解各个物理量,同学们可以自己进行探讨。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解决该模型的思路:
1.抽象物理模型;
2.物理过程的分析;
3.选择恰当的物理方法:
(1)动力学观点:求解时间、加速度等问题。
(2)能量观点:求解相对位移、摩擦产生的热量等问题。
(3)动量观点:求解共同的速度问题。
相信只要大家掌握了解决该模型的思路,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问题就能做到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