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事业备受关注,教师作为该行业的主导者,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语文课堂通常是讲解与接受的过程,学生所接受的是缺乏主动性的填鸭式教学,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师生在课堂上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没有达到学中作乐的效果。这样导致学生逐渐脱离了课堂,甚至产生了精神上的压力,烦躁、紧张等厌学情绪。教师应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求愉悦教学的主导因素,尝试愉悦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实践总结教师在愉悦性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四个方面,并创新尝试在课堂上愉悦性教学的方法,致力于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增强课堂互动性,提升课堂活跃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在享受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成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愉悦性教学;实践;学生;教师;学中作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54-02
1.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愉悦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分析了学校教育无趣的现象之后说过:"学校常常是一种'没意思'的经历"日本学者佐藤学也认为:"对于学校的疑虑造就渗透人们的意识。学校,与其说儿童一起成长的场所,不如说是伤势欢乐、伤势学习伙伴,业丧失自身的场所所更为妥当吧?"
以往的语文课堂通常是老师讲授学生接受单一的模式,学习成绩成为学生家长的小命根,导致大家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学生一旦面对语文枯燥的文字,就会产生厌学,紧张,焦虑等心理疾病,对于这些,我们应及时思考,老师有义务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心理发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在教育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技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可能使学生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的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为何如此多的学生会对语文产生厌学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大多数语文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以课堂控制为先,以现成答案为主,以熟练教材为轴,使学生缺乏挖潜空间,学习情趣受挫。当务之急,迫切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构建愉悦教学平台,努力在课堂上做到语言有亲和力,讲理有说服力,举例有吸引力,人格有魅力,形象有感染力,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快乐地参与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懂得做人的道理。
2.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愉悦性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1改变传统观念,让头脑活起来。教师应利用观念形成和转变的内在机制,改变过去认为教学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的观念,使教学成为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改变"苦学"的思想,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省和自觉精神,能自觉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愉悦性体验。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一味单纯地讲授接收模式,应大胆将各种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全部运用到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控制的自我适应能力,及时修正教学目标。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课前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一定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应随机应变,不断地及时修正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目标过高、过低,都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系统的控制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实现。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情况,适时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的程序不同,教学结构的安排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对教学程序进行控制,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及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修正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以取得最佳教学效益。
教师还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活"化,将教材中死板生硬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演绎活灵活现地呈献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体,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活化自己的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成为师生在相互信任、尊敬、平等基础上的精神相遇的过程,不断领悟生命的意义。
2.2关注一切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很多学生不愿与老师亲近,甚至课下不爱与老师打招呼,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能只是认为这个学生腼腆,不爱和别人沟通,其实不然,老师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如果老师课下主动找学生沟通,多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师生在接触时就会有许多共同话题,这样,自然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还应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把严与爱有效地处理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表帅,学生对某一代课教师的近亲,就会无形之中爱上那门课,对那门学习有兴趣,老师既要做长者,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容、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不要动不动训斥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用爱心,责任心对待学生,要用更多的耐心去关注这些孩子。当学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教师应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喜欢学生。情感的付出是双方面的,教师主动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这份温情,自然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老师。教师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是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他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的进步带给他的幸福,这是双方面的效应。教师要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的观点深埋在心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征服每一个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出现感情的融洽,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情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尊重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2.3关注自身形象气质,用愉悦的心态感染课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强调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行为气质对学生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穿着打扮时常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了在学生中间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服饰问题,穿着简洁大方得体,给学生做好榜样。只注重外在是不够的,在谈吐语言、体态语言、气质方面应做到自然协调,优美艺术,让无形的力量感染到学生,使学生发自人心地尊敬老师。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客观现实符合人的需求时就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忧伤、丧气、恐惧、厌恶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都说老师的性格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能把生活中遇到烦心事产生的闹心情绪带到课堂中,在课上教师永远都要是有激情有活力的,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氛围的愉悦,从而诱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活动。
2.4注重语言情感的表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程序的运行和控制,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它讲究节奏感,要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疏密相间、张弛相宜,要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吐字清楚,简洁大方,亲切可人,风趣幽默,使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要学会审时度势,胸有成竹,及时用变通性的语言发出控制调整的信息,在不伤学生积极性与自尊心的前提下,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暗示学生扭转思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融会贯通。
有人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虽然这话说的颇偏,但教师的情感却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学生学习情绪的好坏和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师生之间的传送带、催化剂和润滑剂。在教学情感的控制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到以"情"感学生,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之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其所学,从而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打开"闸门"。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学习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只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学习效果明显,反之,没有学生积极、自觉的学,教师的教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项原则反映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消极的客体。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其自身中不断地实现着由不知到知之较多,并且逐渐熟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外因,不可能简单地、注入式地把教材装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通过积极思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教材、运用教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多么重要。
3.结论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演绎,教学也同样如此,作为80后教师,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气息,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愉悦教学方法逐渐渗入到课堂中,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底蕴,气质涵养,将愉悦教学进行到底,为学生开启一道全新的教学大餐,使学生不在厌倦学习,能够真正地去做学习的小主人。在未来的实践学习中,我们将深信教育事业会越走越好,前途必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