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燕
摘要:新课程高中音乐课学生对欣赏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不是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状况,结合高中音乐课标的理念,发现情境创设有助于音乐教学,它既然导入新课、解决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情境创设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来创设。例如:通过环境布置,特定的声响、影片、美术、舞蹈、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愿接受音乐美的陶冶,但是创设情境应适合教材的需要,运用时应适时有度,只有有的放矢的创设情境,才能真正的为音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50-01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课本,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优化好教学结构。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教学。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用特别专业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也不要用非常不专业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专业手段在于让学生学到知识,非专业手段则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对音乐充满兴趣的,但是他们的兴趣方向主要集中在流行音乐方面。对于音乐课本中的一些古典名曲,以及反映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音乐的兴趣不大。如何让学生对课本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同化的方式。在学生欣赏古典名曲的时候,先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电影;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律动的方式。在教有关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音乐时,我主要采用了这种方式。例如,在教学《行进中的歌》时,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并且先给学生做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这样通过学生的律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体验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比较真实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且很快掌握知识。这样做,也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音乐理论课上,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印发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背,由于学生对作者不了解以及没有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因此在记的时候有很多困难。我先给学生讲讲有关作者及作品,然后让学生记忆就容易了。我还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有了竞争,学生不甘落后,都认真地记,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定氛围,动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配备比较真实的画面,这样学生如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演唱的时候一下进入情境中:在广袤的青纱帐里,中华儿女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我用数码相机及时录下并在大屏幕播放,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4.重视音乐实践,让音乐活动成为学生发展的良好阶段
传统的学习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认识过程。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表现领域更体现了一种技能性的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哪一项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比如歌唱,光是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共鸣、咬字吐字而不去联系唱歌,是绝对唱不好歌的;又如演奏乐器,只知道某种乐器的构造与性能,了解一些演奏方法,但不去操作,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演奏它。特别是对乐谱的识读,更要结合具体的音乐实践领域进行,否则只能是充满理性的纸上谈兵。学生现在的学业与将来的事业是否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的养成,优美的音乐一旦与人生理、心理节奏、旋律相结合,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品德,充满人生的希望追求,对生活增强自信和力量,更能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5.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
5.1 变换座位,增强艺术氛围。根据课题需要,改变课堂空间的座位排列是对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讨论、创编表演、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在日常的口风琴演奏练习中,小组竞赛可采用半圆形的座位排列,使学生与教师近距离全方位的交流;在创编表演时,就以三个圆形的座位排列,增加团队合作能力,和小组讨论;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歌唱表演或是欣赏学生个人表演时,可采用大圆圈座位排列,使表演者贴近观众。总之教学空间的创新布局应根据课题需要自由灵活地变动设计,不仅有利于组织,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地注意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5.2 "动静"结合,师生共同活动。"动"是人的本性,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好动,"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方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6.教学中创造性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有"视唱乐理"部分过多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情趣、喜好、欣赏能力都与过去的学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创新、改革音乐教学,使其适合时代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学生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笔者设想并实施了这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即用多种形式进行配乐,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例如可以在第一课时,播放音乐《彩云追月》和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迪的《春》两首曲目的片段,时间控制在三到五分钟,让学生仔细聆听两遍。要求各小组可以根据音乐,设计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生生之间充分沟通、交流,设计并排练各自的节目。第二课时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演出,充分展示,有配乐朗诵、配乐哑剧、魔术配乐、舞蹈的配乐,还有体育竞技,如舞剑,形式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加强学科本位,无论是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不偏离音乐的轨道,建立在对音乐的准确、深入理解之上,注重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注重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提供一切可供操作的实践参与活动,在时间安排,内容聚会上合理分配和运用,从而使学生和教师成为学习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