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习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主线。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以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等有效参与机会,鼓励求异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谈谈笔者的作法与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89-011.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即创新氛围。布卢姆曾指出:“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其次,教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谁来做一回小老师”,“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等,使学生不人云亦云,勇于独立思考,从而萌发出创新的火花。第三,要使学生创新,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以满腔的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对优生“你来做一回小老师”,对中等生“再想想,你就能想出新的方法的”,对学困生“不要紧张,慢慢说”,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2.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木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高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3.敢于质疑,树立创新精神
论语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旨在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知识,对于隋况复杂的数学题目,小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质疑,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方面。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遇到“不懂”“不清楚”等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尽早解答学生质疑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尽量扩散学生的质疑点,增加数学知识的学习题材。例如,上到“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章节时,可先出题:“一根铁丝长24分米.可做成6分米的正方形,若把长宽改变后进行调整,改为长为9分米的长方形。而对于宽的计算,学生则运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6×4-9x2)÷2=3(分米);6x4÷2-9=3(分米)。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经过思考后又得出了:6-(9-6)=3(分米),因为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由原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的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9-6)=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里拉出3分米,剩下的长度(6-3)=3(分米)则为长方形的宽。通过这种新型的创新进行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逆向思维也是创新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的内容,其主要倡导从相反的方向去感悟具体的知识内涵。如:需要制作1000朵红花,计划25天完成,每天制作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常规算法为:1000÷(1000÷25×1.5),但有的学生根据数学关系决定运用:25÷1.5。可见,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组讨论
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小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小学生在独立探索有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须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能够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思想体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并有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修正意见的机会,同学们可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课程的深度和小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的时候,应当根据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科学的分组,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在合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教师可以把要求明示在黑板上,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要求罗列在屏幕上。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那么小组讨论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让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指定小组长,采取类似村官考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不要让课堂讨论为少数学生所把持,应让每个成员都有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这样,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函数思想的分析研究》[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