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亚鹏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列举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结课方法。以起到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布惑置疑,诱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好奇心理强、喜欢幻想与想象是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教师在结课时,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布惑置疑,让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延伸拓展,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譬如在《少年闰土》授课时,老师结课时可以提问:同学们。文中的‘我与闰土在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舍难分。三十年后,他们又相见了。你们猜他们怎样的方式相见啊?。经过大家的大胆猜测,积极发言后,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也不错,但都错了。三十年后,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想知道吗?不妨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一下鲁迅的小说《故乡》,就知道答案了。”这样的结课,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铺垫。
二、归纳总结,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中,常用结课方法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就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一节课所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系统、完整,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总结归纳的方式一般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恰到好处。譬如在《桂林山水》授课时,老师可以问:“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的学生就会说,作者是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短短几句总结就抓住课文的精髓,启发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强化课文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这种结课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学习过程中能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提炼升华,从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三、释题引申,开拓孩子的思路
一堂真正有品位的好课,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新的开始,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譬如: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提问:“你们看到课文的题目,能知道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会回答:“黄山的石头。”老师接着问:“是一般的石头吗?”学生会答道是;“是奇怪的石头,应该与一般石头不同。”老师接着问:“你们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样老师就抓住课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同时,这些设问,让学生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使思维向独特性和创造性方面发展。
四、产生共鸣,让孩子注入情感
课堂结束时,应该创设一些与课文相称的生动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与课文的作者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抓住学生的心潮起伏、情感相通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譬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老师问:“同学们,五壮士的英勇豪壮体现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大家明白了吗?”学生会答道:“明白”老师可以接着陈述:“本文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详写顶峰杀敌和英勇跳崖状况,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也证明狼牙山五壮士名副其实。”然后让学生起立,带着对五壮士的无比怀念和崇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后。总结最后“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是人民的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这样的结课让学生注入了情感,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发展语言大大有利。结课有法,但无定法。结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根据没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一堂完美的教学课,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完美的结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具有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与小结、思维整理、回炉提炼等几种作用,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老师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因人而变,因文而导,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