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山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本人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已多年,在音乐课上也有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说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一:唱歌“跑调”的学生
这学期我在翠螺小学支教,带一、二年级音乐课。上班的第一天,201班的班主任老师就跟我打招呼,意味深长的说他们班的孩子唱歌有几个是奇葩,从来不在调子上,要有思想准备。下午第一节就是201班的音乐课。班级总共三十几个学生,坐得整整齐齐,课堂纪律不错。也许是因为来了新老师,同学们有些好奇,我首先做了个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们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喜欢什么?通过互相介绍,师生相互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第一课我上的是学唱歌曲《大树妈妈》,首先进行的是节拍练习,认识休止符。我发现学生们的节奏感还是挺好的,都能够很轻松的掌握。接下来在歌曲教学中也没有发现有跑调的现象,相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很高,很喜欢上音乐课。又上了两节课终于发现是有两三个孩子唱歌跑掉,而且都是在学会歌曲以后。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不跑调,为何学会了反而跑调呢?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在学唱歌曲时,我要求学生们注意听歌,轻声学唱,唱的都很好。学生们一旦学会了歌曲,在复习、表演歌曲时,孩子们都想好好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便扯着嗓子唱,这时就出现了跑调的现象。你一旦要求他轻声唱,注意听伴奏,他们就会回到调上。这说明孩子唱歌跑掉有两种情况:一是天生左嗓子,张嘴就跑调,这种孩子毕竟是少数;另一种就像这两三个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左嗓子,而是想急于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一激动就唱跑调了。所以在歌曲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注意倾听,轻声学唱,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学生学唱歌曲,避免大声喊叫,这样就不会出现唱歌跑调的现象了。
故事二:不喜欢唱歌的小男孩
在翠螺小学102班上第一节音乐课时,就发现有一个男生特别调皮,好动,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孩子叫王健,任课老师都反映他上课坐不住。班主任老师说他这学期算好些了,上学期上课时随便下位走动,时不时的就钻到桌子底下,抹一脸灰尘喊都喊不出来。几节音乐课上下来,我发现他不喜欢唱歌,在学唱歌曲时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歌曲也没学会唱。但在欣赏乐曲时却听得很认真,比如欣赏管弦乐《杜鹃圆舞曲》时,不仅听的仔细,还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并跟着音乐旋律、节奏做动作。特别是那些有电影厅播放的音乐,如欣赏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歌曲《数鸭子》时,他都饶有兴趣,目不转睛,并跟着学唱。由此看来他不是一点不学,而是有选择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你越是批评他,他就越不想好,因为他面对的批评太多了,已经麻木了,我就换种方法,及时表扬、鼓励,刚开始他还有些不大适应,可能是没有老师表扬过他,慢慢的我发现他上音乐课时首先是不怎么下座位了,学新歌曲时也开始听了,我只要发现他一点小优点就赶紧表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只要答对了,全班同学给予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慢慢的,他越来越坐得住了。虽然他时不时的会出现一点小状况,但相比以前好多了。我将会持续关注这个孩子,记录下他的点滴进步。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有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 独立见解。总之,音乐教育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