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娟
【摘 要】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直以来被关注着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本地围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走进现实,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育策略则以通过对话具有地方特色的围垦文化,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围垦精神,从而扩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生命。
【关键词】围垦文化;德育套餐;道德生命
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德育,必然有一种文化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必然是回归生活的,让儿童体验生活之乐;也必然要经历一定数量的实践体验,让儿童在磨砺中培育自己的道德生命。因此,要寻找符合上述三点的学校德育新方式必须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唯有本地化才有可亲性;唯有本地化才能生活化,才能去体验实践。我校地处围垦,作为学校,应该整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把“围垦文化”这笔财富传给他们,让他们进一步发扬,进一步充实,进一步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的家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文就此展开一些研究。
一、对话套餐熏陶人——走进日渐尘封的围垦历史,感受昔日豪情万丈的围垦精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自然孕育了一方文化。围垦因其独特的地理
位置和形成原因自然地积淀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结晶就是围垦精神。因此,让学生与文化对话既是了解围垦文化,也是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感悟围垦精神。
1.与静默的文物对话
围垦精神的发源应当是最初的赤脚上阵,泥担土箕围海造田,距今已有30
多年了,当年参围的青年都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而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农具现在也都散乱于杂间阁楼了。如蓑衣、泥担、土箕、饭蒲、铁锹、铁钯、茅屋,我们发动学生把这些东西找来,有些找不到的,我们就让学生根据图片制作模型,阵列于室,组织他们参观,然后请学生思考谈感受。
2.与参围的老农对话
现在的孩子,吃穿住行,样样舒适。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生活本就该如此精彩。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讲讲前辈的创业故事的形式,很难打动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毫无体会的小学生,有时甚至会被视作“天方夜谭”式的材料。笔者对祖父辈在围垦海涂艰苦创业的痛苦历程历历在目,当我把我的祖、父辈们寒冬腊月,赤脚挑土筑围垦,草舍缸灶焖红薯,剩碗也要舔几舔之类的艰难诉说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反应竟使我为之心寒。讲者酸苦上涌,听者无动于衷。说到舔碗之类学生甚至哄堂大笑。为何会出现如此结局?思之再之,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缺乏了解,缺少体验。为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着围垦建设者“战天斗地”精神的筑江提坝——位于我们学校200米处的大埂。请来了当时参加围海造田的古稀老农为同学们现身说法。这条弯曲、高耸的埂头,是祖父辈们一土箕一土箕地把石头从20多里外的青龙山挑到这里,一点点垒积成了这样一条雄伟的抗潮大堤。同学们目睹着树木葱郁的大堤,倾听着老农有声有色的讲述,无不深受感动。前辈们的艰苦奋斗,顽强创业精神深刻激励了同学们。同学们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活动,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幸福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从天而降,现在的幸福是前辈们的血汗换来的。可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听听脚下这块大地的历史,实在是种最好的教育啊!
3.与广袤的大地对话
虽然说孩子们走出门就是围垦,但围垦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孩子们并不知道,因此,我们组织孩子们走一走围垦大地,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大地的广阔,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大地的瑰丽,最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围垦精神的豪迈。
二、叙事套餐感染人——以经典为引,悟人生、论真情、思行动、做真人
围垦大地的精神文化厚重而深远,除了保留下来的围垦大地和一些照片类的珍贵史料,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丰富遗产。我们通过采访、阅读和实地考察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字材料。我们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以“叙事”的形式落实到学校的“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常规工作中。
1.“每周一品”悟人生——“国旗下讲话”不再是空谈
品德的养成在于每时每刻,而一周的德育活动则从“国旗下讲话”开始,这是一周的总起,它可以为师生指明一周的德育重点。“大话”、“套话”、“政治话”只会让师生听之则忘,甚至有疲劳感。因此国旗下讲话要摒弃烦人的说教,要根据表达的主题,寻找相关的素材,运用叙事德育的模式,增强讲话的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全体学生入脑入心,达到“自律”的境界。
2.“言行一致”做真人——“日常规范”不再是说教
教育的无痕体现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言行在于时时刻刻,品德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在于日常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的苗头及时掐灭。在传统的说教德育模式中,教师的“苦口婆心”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甚至会厌烦。而此时说上一个故事,让学生心灵产生共鸣,自然也就会分辩是非对错了。
“出操规范”教育片断:
一次早上出操时,整个队伍排列不整齐,有些甚至管自己讲话。回到教室,我给学生讲了围垦人民修筑拦江大埂的故事:当时几百名围垦百姓战斗在工地上,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但又要相互合作,铲土的、挑土的需要紧密衔接,才不会影响后续人员的行动;倒土的、筑坝的也要动作协调才能保证不给后面的人添麻烦。正是因为不怕辛苦、懂得自律,懂得合作,才会有这样一条延绵数十里的拦江大埂。这时教室非常安静,他们知道老师说这个故事的原因和目的。第二天出操的时候就认真多了。
三、实践套餐塑造人——更好地活动、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学习
我们的围垦精神,是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正是靠着当年的垦区青年赤脚挑担、摸爬滚打,才逐渐形成如今的广袤大地。而作为他们的后辈,不能只停留在听、说、读、写之上,应该放开手脚,去亲身体验一番。endprint
1.在活动中磨练
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儿童对道德的认知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养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活动让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让儿童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围垦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永恒的财富。
2.在课堂中渗透
要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生硬地灌输。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把思想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于教学活动中。
(1)渗透在语文课堂。围垦被称为“人类造地上史上的壮举”。在此过程中,沙地人形成并沉积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围垦精神”,孕育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推荐我校德育校本课程《生命在这里成长——传承精神,培育道德生命》中的篇篇经典美文,收集围垦地区老百姓中流传的生活俗语、行业俗语、风情俗语,走访祖辈们,调查研究围垦俗语的来历,记叙、描述、续写围垦的故事等,从而让学生感受艰难的围垦历程,目睹静默的围垦文物,描绘靓丽的围垦新貌,使孩子们对围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了更充分、更深刻的领悟。
(2)渗透在数学课堂。统计比较是我们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组织学生对家庭中父母人均日工资收入比较,通过道路建设数、新房建造数的比较;通过本村、本镇厂家数,工农业产值等的比较统计,让学生以真实的数据展示围垦生活之巨变。六年级一位学生统计家庭收入时,调查到这样一组数据:爷爷说他们年轻时一家五口人,三个兄弟加父亲,四个壮劳力劳作了一年,年终分工时想买辆自行车还差50多元钱。现在爸爸开货车搞运输一年下来能挣一辆桑塔纳轿车。那时干一天的活还购不到一斤猪肉,现在干一天活差不多能买上半只猪……一组组朴实的数据,引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从而从另一个侧面让孩子感悟围垦人的勤劳与智慧。
(3)渗透在品德课堂。为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围垦精神,在教学《家乡巨变》一文时,我们让学生参观围垦养殖业、种植业、工业、开发区建设。这块曾经是盐碱地、囊化地(脚踩久了这块地会越来越湿、双脚会陷下去),如今变成生财致富的宝地,水产基地、蔬菜基地、特种动物养殖基地,机械制造业中心的逐步形成,给围垦地区带来无限的生机。通过这些现实生活的了解,启发学生去理性思考:围垦的巨变哪里来?学生们就广泛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党的政策好,大胆开发,给我们围垦创造了无限商机;有的说是家乡人民的勤劳,艰苦创业,才能建设美好家园;有的说是家乡教育发展,科技人才素质越来越高;有的说是我们的幸运,有这样一块适合大力开发的宝地;有的说是祖辈战天斗地、围海造田的结晶……
四、评价套餐激励人——以卡为媒,激励我小小围垦儿女,将精神传递
当前对于学生的道德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德育评价参与主体单一;德育评价方法简单;德育评价内容模糊等。这也已成为德育工作中最为缺失的一个环节。针对现状,我们提出“阳光评价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对儿童的品德发展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最终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为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1.让阳光卡片成为学生最珍视的宝贝
许多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比如用小红花、红五星,或者用本子、笔等进行奖励,这些奖励曾经在激励评价学生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这种评价单调乏味,对全部素质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没有多大作用,特别行使时间一长,效果日趋减弱。我们的“阳光卡” 有多种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方面的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孕育一类阳光少年。
如:七彩阳光之文明礼仪卡,是一张红色卡,它代表着孩子们在讲文明、讲礼貌上的进步;勤俭节约卡,是一张绿色卡,它代表着孩子们在生活中勤劳节省,不浪费;奋进卡,是一张蓝色卡,它代表着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迎难而上,像我们的先辈一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锻炼出强大的意志;纠错卡,是一张黄色卡,它代表着让孩子们端正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错就改,将自己一步步塑造成一个有用之人……
2.让阳光评价成为学生最重要的活动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能强项,并在其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拥有好孩子的感觉。学校要求教师“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内在潜能,及时、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如在推荐“奋进之星”的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推荐权和被推荐权,只要是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发现的“目标”都可以向班主任老师反映,经核实后由班级记录员记录在册,到时上交学校学生处即可;在推荐“文明之星”的活动中,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都可推荐某位学生成为候选对象;在推荐“勤俭节约之星”的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家长,甚至他们的亲朋好友也看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为他们所认可的学生投上及时的一票……
五、后期研究方向
此课题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实施,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自我管理、辨别是非、吃苦耐劳的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看来,这样的研究途径是可行的。今后,学校将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套餐文化的内涵,将每块文化作为一个大课题来展开研究,一一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相信,德育套餐文化将会深入这些孩子的内心,衍化为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相信,若干年后,此番经历定会成为他们身上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德育工作大全》.中国国际出版社
[2]《陶行知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萧山县志》.萧山县志编委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