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荣
我教《触龙说赵太后》的时候,讲到触龙见到太后时并不开门见山直陈长安君做人质之事,而是首先问饮食住行,接着为舒祺求职,再论王位承袭,最后才谈到人质一事。这时,有学生悄悄地议论:“为什么这么麻烦呀?这不是在说假话吗?”
我想:该是指点学生学习表达技能的时候了!于是我这样分析:
一、当时的形势
赵国有三大矛盾:一是秦国急攻赵,为争霸;二是赵国求齐国出兵救赵,齐国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必以长安君为质;三是大臣极力强谏,赵太后坚决不同意。赵国又是新君即位,“赵太后新用事”,政权不稳,内外交困。三大矛盾的焦点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长安君,斗争激烈,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如果一开始说提出长安君,一定会走向反面,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二、说话的对象
赵太后是朝廷大权的实际控制者,威风凛凛,盛气凌人。从齐国嫁到赵国,而且刚死了丈夫,现在又要让她的心肝宝贝远离她,无异于从她心上割肉,所以她放出话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听说“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时,已经是“盛气而揖之”了。触龙是一介臣子,如果说得不好,“逆龙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很有可能人头落地。
三、辩证看待问题
对真假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看待事物,我们应看其本质。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为了说退秦师,烛之武虽然时时刻刻想着郑国的利益,却口口声声说为秦国着想,终于保全了郑国。你能说烛之武对郑国的赤诚之心是假的吗?如果说坦言相告而让郑国灭亡成真,那么我想郑国的百姓宁可要保全郑国的假,也不要将带来灭国之灾的真吧?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知道邹忌也没有直接谈及兴利除弊之事,而是从闺房小事说起,让齐王采纳了建议,换来了齐国的强盛。你能说邹忌对齐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假的吗?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没有开门见山地提出人质问题,而是采用高超的进谏艺术说服赵太后,换来了齐国的救兵,保全了赵国。你能说触龙对赵国的耿耿忠心是假的吗?
何以一番闲聊会使太君怒气稍平?原来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只把她当成一国之后,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无怪太后恼怒得要“唾其面”。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会笑起来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只有在赵太后彻底消了气,化怒为“笑”之后,触龙才敢谈到赵太后的儿女。
四、触龙的说话艺术
触龙针对赵太后的心理状态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
首先用“缓冲法”,使用了暗渡陈仓计,话家常,套近乎。触龙见到“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根本不提“令长安君为质”的大事,而是避实就虚,从叙述生活琐事人手,自诉“病苦”之情,再问候太后的饮食起居,使太后“色少解”。这样,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线被击破,为下一步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用“引诱法”,使用了诱敌深入计,托幼子,求知音。气氛虽有些缓和,但深谈的时机尚未成熟,触龙这时因势利导,提出要为自己的小儿子舒祺谋一个黑衣卫士职位的事,这就使太后产生错觉,认为触龙此行只是为子求情,从而解除心中的戒备。同时,触龙以自己的爱子之心为诱饵,巧妙地引出太后的爱子之情,使太后找到感情上的慰藉与共鸣。这样,太后的第二道心理防线又被触龙击破。
再次用“侧击法”,使用了声东击西计,论爱子,明道理。触龙抓住时机,趁势把话语转到正题。但此时他还是不谈人质的问题,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拿长安君与燕后进行对比,提醒太后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与爱燕后相比更爱长安君,同时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然后,列举事实,证明太后为燕后“计久长”,而真实意图在于暗示太后为长安君“计短也”,并没有考虑到要使长安君“有子孙相继为王”。这样,就在让长安君去齐做人质的问题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绪。
最后用“直入法”,使用了反客为主计,谈历史,敲警钟。当太后接受了爱子必须“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后,触龙步步紧逼,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人手,分析赵国及其他诸侯国“继者”绝嗣的原因,就在于其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接着,单刀直人地指出太后只知一味溺爱长安君是错误的,如不让长安君为国立功,则将难以“自托于赵”。由于触龙把爱子之心与关心国家命运之情紧密联系起来,最后使太后心悦诚服地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
从这篇古文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进谏艺术的魅力,亦即说话艺术的重要性。正如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多多学习烛之武、邹忌和触龙的说话艺术。与人相处时,希望同学们认真讲究说话的艺术;和人沟通时,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忠言亦动听,良药不苦口”。即使做不到,也应该有讲究说话艺术的意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需要这种说话艺术和交际技能!
这样因势利导,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