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瑞 黄宝美 杜军良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其主要源于大多师范院校进行非师范生培养时,仍沿用其师范教育的模式,缺乏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在就业时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探索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非师范生培养模式,是解决师范院校中非师范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对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针对目前非师范学生实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应用型技能培养的构想。
关键词:化学 非师范专业 实验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37-01
非师范专业的设立是师范院校迈向综合性大学道路上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打破了师范院校培养单一师范生的僵化格局,使师范院校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会对某些紧缺型人才需求的局面,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师范院校的生源,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不可否认的是,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生具有其他综合性大学中同样专业的学生而言,确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非师范生能够在重师德,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中得到人格的熏陶,此外师范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1]。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非师范生的就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所以,如何提高非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师范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实验是化学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应对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盐城师范学院的王亮[2],赣南师范学院的钟平等[3,4]均提出要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的实验设施,提高非师范生实验、实践技能。
通过改革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提高非师范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拓宽其思维,进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1 化学非师范专业实验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项目设置刻板化
目前,对于化学实验的项目,大多是配合理论课程而设置的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验证性实验均有较为固定的实验方案,就使得学生养成了做实验只需翻书照做,而不动脑的习惯,对于实验原理也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成为了机械的操作员,而这也会最终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单位考核时,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写在黑板上,或以PPT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通过对原理,步骤等的讲解,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也就无法灵活处理实验步骤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实验步骤中需要加KI,但实验室没有KI,能不能用NaI代替,如果没能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学生就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而最终就会导致实验课失去了其训练的目的。
1.3 实验考核制度较为陈旧
目前,对于实验课的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试两部分,而在实验技能考试中,大多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而这个实验项目多为简单的方案设计实验,缺乏应用性,虽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评价体系或许还不够,由于非师范学生在就业中面对的多为企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对本科生的要求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评价学生实验技能是否合格,不能仅让学生也应该以应用型技能作为考核标准。
2 非师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构想
2.1 更新实验项目设置,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味效仿已知步骤而缺乏思考的现象,需要更新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训练目的。所以,在实验项目设置中,可以将实验项目分为改良性验证实验和开放式方案设计性实验两类。针对验证性实验而言,由于传统验证性实验均有特定的实验方法,学生只懂照搬方法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改革,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训练点的验证性实验,对其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改良,例如:针对盐酸-氯化铵双组份测定实验中,采用的是甲基红为指示剂,但此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易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指示剂筛选,得到最佳的指示剂。另外,针对实验项目中的方案设计实验,可从目前学生科研项目中,挑选出合适的项目,打破传统的实验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处理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今后综合性实验的完成奠定基础。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多年实践证明,仅仅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只会让学生机械性地操作而缺乏思考和理解,导致有些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不能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通过改革,使得教师以讲解实验原理为主,淡化对实验具体步骤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对原理的理解,自行分析拟定实验具体步骤,包括称取,量取试剂的量,具体实验条件的控制等。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以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实验的考核是对学生实验素质的综合评价,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社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对于学生实验素质的考核也应该以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进行衡量。
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具备的是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所以在平时考核中,着重通过课堂巡视的方式,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对屡次纠正仍不能正确操作的学生予以扣分并留下单独培训。此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更高的要求是需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在期末考核时,除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可用工厂中分析人员常做的工作为实验题目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比如给定一个样品,让学生用相关国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结语
面对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实验环节,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应用型技能就更加重要而必要。将非师范生实验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金国峰.论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2(8):42-44.
[2] 王亮.浅议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基恩能够培养的途径[J].科技信息,2007(30):325,381.
[3] 钟平,刘红波.高师应用化学非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索研究[J].江西化工,2008(2):137-138.
[4] 汪建军.加强技能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7):106-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