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中职院校的生源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中学阶段处于后进的学生进入中职院校,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带来影响。作为教师,如何适应这种情况,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老师面临的课题。妇产科学是卫生学校临床科目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较为抽象,又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结合十余年临床经验与几年的教学感触,就妇产科学教学提出几条建议,目的是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妇产科学 教学效果 临床工作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6-02
对于将来将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而言,临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而妇产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妇产科的教学中,产科学内容庞杂,重点繁多,较为抽象,又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包括大专学生对产科学的一些内容感到难以理解,不易记忆,尽管老师费力地讲,又有录相带及模型演示,但教学效果仍然不能非常满意。加之当今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面临生源质量日趋下降的局面,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及思维习惯,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给这门课的讲授造成了困难。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适合临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有待加强。这与学生缺乏对职业的了解、对未来的迷茫有关;二是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这与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有关系;三是学生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上死记硬背,缺乏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四是对一些产科学理论难以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五是在实践的操作中,动手能力较差,一些专业技能没有很好掌握;六是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实验室的建设与临床工作尚有距离,不能很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产科学,为以后的实习和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就提高助产专业(产科学基础)教学效果方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将职业道德教育不断融入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产科是一门神圣的科学,通过我们的双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产科又是一门风险非常大的学科,关系两条生命的安全,甚至家庭、社会的安定。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产科的医疗纠纷高居不下,列于临床各科的第一位。作为一个产科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比其他科室更高的职业素质、更高的技术要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十余年对产科的体会融入其中,不断介绍一些真实的案例、一些惨痛的教训。告诉她们:我们面对的是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是不可挽回的,而不是机器零件,做坏了可以重新来。要求学生一定要树立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去面对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产科学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利用自己有十余年临床工作的经验,每上一节新课前,准备一个病历,上课时以病历为导入,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接下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就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护护理要点等内容展开讨论,教师起引导作用,最后做总结,时间允许时,再做个小测验。这样,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不但掌握了知识,还逐渐培养了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逐步提高。
3 重视运用直观语言,因势利导,以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教师用语言做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生动表象或想象,然后注意提问、激发疑问,就学生不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例如:讲解早孕的诊断时,课程目标要求掌握早期妊娠的诊断。设计总课时为1学时:讲解临床表现为15 min,辅助检查妊娠为10 min。随后提出早孕为什么会停经、为什么宫体会增大、妊娠试验为什么会阳性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就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释惑答疑,时间为10 min。小测验时间5 min,改卷集中讲解,时间为5 min。这样,让学生在不断复习既有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将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整体的眼光来思考问题,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4 正确选择模型、录相、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加强教学的形象性
产科学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单纯语言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需要运用模型、录相、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真正地理解。
例如:讲解分娩机制时,课时目标为理解分娩机制。可分娩机制的7个步骤是在小骨盆进行的,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直观的感受。同学们对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等动作感到难以理解。刚开始,我利用模型、挂图等模拟讲解,有一定效果,但仍差强人意。后来,我又加上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的形式,配以文字和解说,生动地展示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理解和接受起来也容易了很多。再例如:讲解“受精过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也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排卵→受精→受精卵的发育与移行→着床”的过程,非常生动形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解起来容易了很多。
5 增加实践课内容,制定产科学技能达标要求及评估标准
产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践课的作用,制定技能达标要求及评估标准,争取与临床零距离。endprint
例如:在进行骨盆外测量的教学时,课时目标为熟练掌握骨盆外测量。设计课时为1学时。首先确定如下的实验目标:(1)能说出骨盆外测量各条径线检查方法及其正常值。(2)能初步判断有无骨盆异常,分析其对分娩的影响。(3)能熟悉使用骨盆测量器进行骨盆测量。(4)操作中体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态度。
其次,制定以下的实验程序:(1)集中讲解实验操作内容,教师在模型或人体示教,时间为10 min。(2)同学们划分小组,相互练习骨盆外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时间为15 min。(3)抽查同学操作,集体纠正、测评。时间为10 min。(4)进行学生操作与评分,同时进行纠正与测评,做到因材施教,时间为10 min。
通过这样有的放矢地教学,同学们对骨盆外测量基本上都能熟悉掌握。
再例如,“接产”是助产士的一项基本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儿的安全,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单纯理论讲授肯定是不行的。为此,学校购进了产床与接产的模型,在充分理论学习之后,将学生分为四个人一组,从“产程的观察→接产时机的掌握→外阴冲洗与消毒→铺台→接产步骤→新生儿处理→娩出并检查胎盘胎膜→检查并侧切伤口缝合正确观察第四产程”进行全程模拟,重点强调无菌观念、接产要领、新生儿处理及胎盘娩出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其将来在产房的工作奠定基础。
“缝合”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很难的技术,刚开始,学生甚至不知道怎样拿持针器。我告诉她们“熟能生巧”,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多练。我教她们在纱布上练习各种缝合、打结,很快,她们就缝合得像模像样了。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实操训练,学生们在实习时可以很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很快就可以独立上台接产,受到实习医院及带教老师的好评。
6 不断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的内容
临床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作为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随时了解临床工作的新进展,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教给学生。例如,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在临床非常重要,短短的几秒钟,也许决定着一个新生命的存与亡,产科工作者要切实掌握。传统教科书上的内容较为陈旧,缺乏系统性,学生不易掌握。以北京市最新的抢救常规为蓝本,按照“A、B、C、D、E”的原则逐步进行讲授,同时利用模型、器械进行模拟,学生再分组模拟,教会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需要采取的不同抢救措施;再比如,缩宫素的使用在临床非常普遍而且非常重要,北京市屡有因为缩宫素使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但在教科书中只简单地一带而过。授课中,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与学生进行详尽的讨论,使她们充分认识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观察项目等。通过类似的专题讲座,学生们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得以充分认识,为她们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 不断努力,弥补不足,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自己虽有临床工作经验,但在教学上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方面:(1)定期回到临床工作中去,了解临床的新进展、新技能;(2)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缩小与临床的距离,完善技能达标标准与评估标准;(3)与教学医院相联系,增加见习与实习的机会,可能情况下,将有些内容放到医院去讲。(4)制作一些更好更形象的幻灯片与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人在产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在产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直观的语言,充分使用模型、录相、多媒体课件、形象的病例讲解,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以较高的效率、较快的速度,熟练掌握产科学的各个知识点,为学生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周意丹.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41.
[2] 薛花,程瑞峰.产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7.
[3]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