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5-01-13 07:05李惠欣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生提升

李惠欣

摘 要:伴随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由于自身存在的劣势,在就业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该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能力 提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13-02

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这预示着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将为其他的职业教育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生迅猛增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突显出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高职毕业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不单指高职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一种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适应环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是高职生进入职场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高职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基本前提。二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是高职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功能,它需要学校、学生自身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1 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决定》中关于提高就业能力方面指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1.1 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格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不能改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提高了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学校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课程被砍掉,人文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据调查发现,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道德品质、诚信、合作、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素质,比专业业务素质能力看得更为重要。而国际上的人才标准也已由资历取向、能力取向向品行取向转化。所以,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不仅仅背离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当今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产生了差距。

高职院校应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教育应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课程,将行业标准、职业要求、专业素养等内容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1.2 健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课程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比例得到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理念也从当初的“学科本位”逐渐转变为“能力本位”,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打破学科体系的完整,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突出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把职业标准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把它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把学生需要的专业知识、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比如职业道德素养、适应环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以课程的形式或课程渗透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全方诠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课程是专业的主体,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高职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获取专业的技术能力,达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角色,就业难的问题也就基本得到解决。《决定》中还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由此可见,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仅仅体现在增加实践教学的教学课时,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避免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否则,浪费了财力物力而收效甚微。在此基础上,要拓展实践教学的范围,让教学实践从教室、实训场地社会深入到企业,让企业真正成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有了企业的参与,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的随着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理论知识传授的比例相应缩减,如何做到在理论知识缩减的情况下对实践教学的强有力的支撑,如何做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寻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的途径。endprint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高职学校设置标准里规定,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必须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拓宽师资渠道,,以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的,又适合自身学校专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以聘请和引进的方式,让他们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去,担任专业的实训和实践课程,发挥他们的优势,优化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使校内的教师和校外的专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2 转变就业观念,提升高职生自身就业能力

高职学生是高职教育的主体,也是就业的主体,在就业能力的培养中,作为主角,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从职业规划、职业修养、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2.1 做好职业规划,加强品德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越来越注重高职生的做人素质和做事能力,更加看重毕业生的诚信、自强不息、团结合作、遵纪守法、乐善好施、主动学习等做人的素质。因此,高职学生应该从自身发展、社会的需求出发,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仅关系到毕业以后能否顺利就业,也是影响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

高职学生从迈入大学的校门那一刻起,就要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在对所学的专业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职业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各方面能力,抓住机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认识自己、了解社会。

2.2 突出高职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高职教学的特色,也是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参与正常的课堂实践活动、校内实训、企业的顶岗实习等,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事一些课外业余兼职工作,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在高职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由于学历低,社会和企业还存在学历的高要求,对高职毕业生存在偏见与误区,导致高职生就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由于对社会和企业不了解,对就业准备不足,对就业的工作条件、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出现偏差,不能顺利就业。

所以,高职毕业生要树立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气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外,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资料,强化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为顺利就业提供广泛的空间。

3 深入校企合作,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1 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使高职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合作,这种流于形式,缺乏本质内容,看似合作的合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到企业,充其量是廉价的劳动力,得不到专业上的指导,学校的指导也不到位。所以,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来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否和社会需求相衔接,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学校企业双方要加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合作,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评价系统的建立,实践教学的指导等,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合格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企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校企的深入合作使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2 顶岗实习

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中卓有成效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的体现,更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顶岗实习,高职学生从学校的学习环境走入企业的工作环境,身份发生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企业文化、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有目标性地积累相关岗位的技能和经验,为今后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和技能储备。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得切实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但企业仅仅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指导,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学校的实习指导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并不尽于人意。所以,加强校企合作,制定更加详细的顶岗实习的制度和规则,明确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为高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真正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到专业技能,熟悉职业标准,为步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共同携手,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全方位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2] 宗美娟,张成涛.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J].职教论坛,2013(6):14-18.

[3] 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17-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生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