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的诗文看他的处世思想

2015-01-13 08:52周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儒家

周璞

【摘 要】白居易是中国唐代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许多诗文堪称千古绝唱,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他的诗文蕴含的处世思想却少有人涉猎。笔者通过精读品味白居易的诗文,查阅文献资料,反复对比分析,从诗文中得知白居易中青年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世用,积极进取,敢于向上,勇于担当,在晚年时期,诗文中流露出庄禅思想,他寄情山水,知足不辱,知足常乐,这又是身处晚年的人所向往的。

【关键词】讽喻诗;闲适诗;儒家;庄禅;处世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有这样一位成功的封建仕人,他就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歌千古传唱,妇孺皆知,令人耳熟能响。但从白居易诗文中透露出来的人格境界与处世思想却鲜为人知,笔者就白居易诗文中蕴含的处世思想做一分析。 从史料看,白居易的处世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诗歌可分为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与杂律诗。这里笔者主要是从讽喻诗分析他前期的入世思想,从闲适诗与杂律诗分析后期的出世思想,感伤诗作为被贬时的产生物可作为短暂的一种心理反应。

前期诗文试看《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秦中吟》第七首《轻肥》诗。多犀利、多尖锐的笔墨,这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描写可谓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从这些讽喻诗可以看出白居易是积极进入社会现实的,他用敏锐的目光洞悉社会现象。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黑暗,政治的混乱、腐败,年轻气盛的白居易并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他的入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济天下的思想使得白居易直面社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一系列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白居易在巨大的社会反差中觉醒,“美政”理想化为泡影。值此,他并没有退出政治,退出社会,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得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救国教民的正能量。作为有自觉诗歌理论意识的诗人,他把文学当做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作为一位文人,他想从思想上让执政者醒悟、转化,从教化上让老百姓觉醒,所以他就把批判现实的讽喻诗当做一把利器,以讽喻诗来揭露当朝弊政,发挥讽喻诗的政治“美刺”作用。他在《与元九书》中说“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胆作诗,大胆写文,勇敢面对现实,做人民呼声的代言人,做时代发展的推动者。

从《买花》诗到《上阳白发人》,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那种“补察时政,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愿望与社会理想。作者的视野从官府到民间,从帝城到桑梓,细腻而又精到,深刻而又尖锐。《杜陵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种“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良苦用心是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形象而又尖刻呈现出来,让人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尤其在《秦中吟》与《新乐府》中,这样的讽喻诗很多,它充分说明了白居易是有良知、负责人的朝廷命官,而这种良知与责任正是他儒家的那种积极用世思想的外化与体现。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43岁的白居易被谪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为何?被贬的真正原因他做了许多讽刺朝中重臣与揭露社会各种病弊的诗歌。请看“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所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近贵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与元九书》)。一语破天机。量的积累定会产生质的变化。处在一个人生关键时期的白居易又是如何化解自己的危机与思想争斗呢。

这个难题对于白居易会迎刃而解,因为他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深,以庄禅思想来娱乐。他行在独善,求无祸全身。深知在朝为当政者所不容,老子的谋深思想使得他激流勇退。“‘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庄子·天运》),仆是何者,窃时之名以多”。对被贬的结局,白居易以一个达者的风度泰然处之。贬谪江州基本成为白居易人生、思想及诗作的一个风水岭。在奉身而退后他是这样想的“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在这里,可见在白居易处世人生哲学的后期,儒、道二家思想并存并影响着他。“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在与好友元九的信中道出了自己处世人生哲学的真谛,由于他奉行儒释道的处世思想,所以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进退游刃有余,自然自得。在仕海为官时又能保全自己的身体,难能可贵。如果没有身体的健在,一切将化为零。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诗言志,诗抒情,白居易用精警的语言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退出朝廷在江州后,他寄情与山水,留恋风物,向往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生活。

猜你喜欢
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论儒家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儒家之“仁”对道德健康内涵的影响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