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素梅
摘 要:学校德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必须树立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所有的教育管理活动,而学科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物理教育教学要重视物理学科德育,通过挖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丰富德育素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认真研究德育内容,力求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的学科教学已由单纯的传授知识不断地转为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情感态度相协调,共同发展。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也成为各科教师应该普遍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培养人才上起着核心作用。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造上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进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具体化和细化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但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搞清楚德育和学科教育教学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往往认为学科教育教学仅仅实现“德育渗透”就可以了,甚至不知“学科德育”为何物。当然有的老师认识到德育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动力和保证作用,但既找不到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又找不到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出现生搬硬套现象,在德育工作中不仅缺乏启发性、针对性、实效性,而且忽视对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的深度挖掘。
因此,各学科教师应结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不断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将学科育人思想和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当然,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各学科教学中,物理教育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其学科德育功能也应该积极挖掘和发挥。
1 物理教育教学中应贯彻“立德树人”,加强学科德育
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并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物理知识,而且要依据学科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积极开展学科德育。
物理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形式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实质上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在无数次试验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同时物理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知识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正是物理的学科德育内容,其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物理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才能产生为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些鲜活的德育素材,需要物理老师去发掘并将其有机融入物理教学,以实现物理学科德育的教学目标。
2 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2.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除了来自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祖国的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景和向往。这是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得到启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物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该将“传道”置于“授业”之首,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向学生呈现古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通过介绍钱学森为回国报效祖国所克服的重重困难及后来做出的重大贡献,向学生呈现新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壮举。
因为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对科学家的介绍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以此激荡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崇高感情。当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2.2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就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让学生知道,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可以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这一举动从而推动了对物理学的巨大发展。教师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则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而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则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物理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3 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物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因为美学素养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而物理学本身就包含中丰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物理学在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的同时,也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体,无论把什么形状的磁针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这正展示了科学之美。大科学家牛顿将互不联系的力学知识,将天体和地球上纷乱复杂的各种机械运动,用四个定律,通过数学方法,把它们的相互关系简洁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经典力学图画,充分显示了物理理论之美。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揭示科学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欲望。
2.4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教育目标。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一定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因为物理教学内容中可用于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渗透到物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因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相关定律和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家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和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品格。例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精神和品质正是现在“90后”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因此物理学科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也可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3 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物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物理教师要注重区分德育内容是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还是应通过参观访问、课外实验和专题讲座进行。作为学科德育的主要引导者,物理教师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是关键,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既不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认同“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物理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果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较多、较为集中,就可以多用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德育内容不突出,则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单独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位物理教师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将道德教育融入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肖亚男.浅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认识[J].科技信息,2013(35):139.
[2] 魏晓梅.如何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2(2):101.
[3] 阴建勇.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职业技术,2012(1):74.
[4] 章剑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新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5] 王宝建.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6(6):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