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73-02
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提倡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就是我们的方法,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从目前众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段上。虽然这些理念在某个历史时期起过作用,甚至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学生,不再适应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认不清形势,习惯于、固守于那些已显陈旧的理念,必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的优化、教学的有效。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效果上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树立真正的学生发展观,确立为学生服务意识,达到首先优化自己的头脑,形成一种崭新的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化灌输为探求,化沉闷为活跃,化封闭为开放,化分数为发展……如此"化"下去,课堂一定会"优"上来。实际上,课堂的优化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优化,学习的主體是学生,因此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优化。而决定这一切的就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要准,既要紧扣时代特点,又要符合科学规律。
二、满含热情
有效的课堂是充满热情的课堂。因为有热情,才能产生激情,才能体现出勃勃生机,才能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学习是一种个体的体验和实践,它伴有情感活动。热情、激情能使学习主体——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轻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增强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热情,对真理的热情,对探求发现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热情等。充满热情的学生面部总是微笑的,行动总是机敏的,心灵总是阳光的。他们会把对知识的学习,对真理的探求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化为生命的一部分。缺少热情的学生,只能是消极被动,死气沉沉,敷衍塞责。而后者正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改变的现象。将这部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课堂也就优化成功了。
然而,热情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来自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感染。换言之,就是教师要充满热情。即对职业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文本的热情,对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等。只有饱含这种种热情,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如绵绵春雨滋润万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感受其中,逐渐唤起自己的那份热情。当学生的热情与教师的热情相遇,便会达到和谐一致,形成高效的课堂。因此,优化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满含热情,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热情"引爆" 课堂的热情。一支歌唱得好:"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情能"燃烧沙漠",热情更能燃烧贫瘠干枯的"思想"。
不信,请看一看,低效失败的课堂几乎都是缺少热情的课堂!
三、注重学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魏书生说: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前者强调的是方法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低头蛮干,埋头苦干,精神可嘉,但良好的效果则难以体现。"条条道路通罗马",而其中必定有最便捷的。
过去的教学讲究教法,侧重点在于教师,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今天的教学应该注重学法,即教师的目光由自身转向学习主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或分析归纳,或对照比较,或座谈讨论,或调查了解,从而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本质的需要。 当然,适合学生的学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自觉行为,不靠外界的压力和环境的约束。愉悦性,学习本身是一种个体体验活动,其中伴随着情感;轻松愉快的感受定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不断闪烁出创造的火花。个体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不同之外,人更如此。知识积累、性格特点、环境熏陶、思维方式等往往存在差异,整齐划一统一执行的学习方法对有些学生是如鱼得水,自由酣畅,而对另一些学生则可能要削足适履,影响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在大的自主活动背景下,让学生寻找带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总之,优化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具体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实践。它需要教师自身的优化,也需要学生自身的优化,尤其需要师生双边活动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