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白丽
【摘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三种主要特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建构理念,依据泰勒原理中的目标源理论,将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成基础性、普及性、提高性和高级性四个层面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目标、时间和组织为维度的三维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分层次课程体系,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从师资、制度、实践平台三方面来保障分层次课程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创业教育 多层次目标 分层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69-03
一、网络创业、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网络创业
龚志周(2009)认为,"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卢向华(2009)认为,"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创建和组织商业活动,并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 笔者认为网络创业应该体现以下六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网络创业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2)网络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网络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4)网络创业需要创新;5)网络创业能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效益;6)网络创业能产生在任何领域。
(二)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网络创业教育在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关于网络创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商业活动的教学活动。
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拓展和延伸,高校实施网络创业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还需遵循网络创业教育的特征,以便更好的面向大学生实施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创业性和实践性三种特征。
1.普及性
所谓的普及性就是任何一位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网络创业。一般的创业活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都能获得成功,它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实体经济创业初期需要一定的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造成行为者进行创业的门槛。但是网络创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小,如只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有一台电脑和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网络创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上购物在大学生中普及,使得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了普及性。
2.创新性
网络创业机会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平等,但是进入不意味着能取得成功。网络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如微信是一种免费为网民提供的跨平台通讯工具,是移动终端的创新产品;巨鲸网为网民免费提供正版音乐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3.实践性
网络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创业者掌握网络技术和创业知识,还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创业者置身与真实商业环境下,通过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一步将知识内化转变成能力。因此,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网络创业教育是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的理念
网络创业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网络创业技能,形成互联网思维,创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构建组织,开展商业活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培养创新的网络创业人才提供了可行性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學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认为:(1)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投入为基础的;(2)学生通过特定情景,结合已有的经历和体验,对正在学习的新的、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知识建构;(3)师生之间通过提问方式相互讨论,进行探究性思考。总之,建构主义作为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理念具有可行性。
三、网络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教育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为课程开发确定了方向。笔者根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泰勒原理")中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者、网络创业教育研究者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研究,结合网络创业内涵、网络创业教育及特征分析,确定网络创业教育目标分成基础性、普及性、提高性和高级性四个层次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创业进行了解,对网络创业产生兴趣为目标的。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培养学生对创业精神的理解;认识进行网络创业需匹配的良好素质和心理品质,如创新力、领导力、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产生网络创业梦想。基础性目标是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拉动动力。
(二)普及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网络创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具体要求。普及性具体要求有:掌握筛选网络创业想法的方法;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掌握企业法律形态选择及相应企业承担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系统学习网络营销和财务管理知识,掌握营销方法,能预算启动资金,通过财务报表评估财务状况;了解创业计划书框架,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网络创业的成功基础。
(三)提高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提高性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创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并促进学生体验网络创业。该目标包括:掌握构建网络店铺或者独立网站的技能;掌握店铺装修、商品图片拍摄技能;掌握商品定价方法和促销策略;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知识,掌握维护客户关系的技巧;学习物流知识,掌握配送技能。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创业技能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
(四)高级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高级性目标是让学生进行创业实战,形成互联网思维,能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该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掌握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重点形成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调整战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是实现网络创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课程设置成为构建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设置时,主要解决设置哪些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课程间如何衔接、如何处理现有学分冲突等问题。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遵循泰勒原理要求,组织学习经验时要注意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通过构建网络创业课堂环境,结合网络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对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度。(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模拟项目升级到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网络创业技能和网络创业能力。(4)坚持开放性原则,进行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协同培养学生。开放教师队伍,引进具有强素质的企业人士授课或辅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开放课程内容,通过企业引进与社会实时案例,培养学生网络创业综合素质;开放课堂形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解决网络创业与课程学习的冲突;开放课程考核方式,网络创业技能性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效果来考核教学效果。
(二)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是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即根据人才培育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并按照一定比例、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系统。因此,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确定以目标、时间和组织为维度的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实现分层次的教育目标。时间维表示课程安排的时间进程,一般以学期为单位。目标维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组织维是指课程组织过程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甚至可以拓展到教学方法层面。
图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图
将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截面,切面平铺内容的具体情况可见表1 。
表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一览表
组织
内容 (学期)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时间
1 大学生创业指导 创业社团
2 创业基础 网络创业论坛
3 网络创业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大赛
4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
5 网络营销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 网络创业沙盘
7 项目运作与管理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实习)
8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设计)
第一课堂是组织理论教学的关键,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課堂的教学内容统一规划,能有效的解决学时不足问题。
《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基础》和《网络创业案例分析》是常识类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时具备的素质和创业时要做好哪些基本准备。网络创业论坛邀请网络创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士进校园,分享网络创业经验,通过榜样力量,强化学生对网络创业素质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意愿。市场调研大赛强化学生对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商机,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垫底基础。
《网络创业》和《网络营销》是网络创业技能类课程,为学生将要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技能支持,促使学生实施网络创业计划。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使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拓展网络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已经在实施的网络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网络创业实战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联系起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能力。
(三)网络创业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网络创业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始终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化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运用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法不但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两三种相结合进行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网络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创业案例教学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网络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论层面。因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编写和选取,尽量从企业中获取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在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前沿和自身兴趣,选择网络创业项目和辅导教师参与大赛中。接下来,根据网络创业项目开展需求,寻找技术、财务、商务等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建创业团队,根据队员能力和知识结构,分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队员从角色角度思考项目实施问题,当遇到困难时或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时,将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团队中产生创新、可行的想法以便解决问题。比赛答辩环节中,采用角色扮演对项目进行精彩展示和回答评委问题。 可见,在整个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项目构建的情景中,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随着项目推进,动态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四)网络创业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需要通过师资、制度、实践平台三方面来保障。
师资是课程质量的关键,要推动分层次网络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师要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进行匹配。要达到提高性和高级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业经验。因此,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除了有专家学者,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实践基地,提升教师自身网络创业技能;也可以聘任企业家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指导。
通过学分制度保障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将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分管理制度中。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在网络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奖将获得创新学分。
建立真实和孵化器两种实践平台,帮助分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真实实践平台无需创业学生承受风险,重在提升学生网络实践技能;而孵化器实践平台重在提升学生互联网思维方式。真实业务实践平台由校方构建,以教育为根本,不以盈利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平台体验从创建新企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过程,即完成创业计划书,企业融资和还款,开展招聘、网络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运作和财务管理全过程。孵化器实践平台为实施网络创业的团队提供咨询、资金、场地和物流四方面的支撑,保障网络创业项目顺利实施,让创业学生在市场真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积累网络创业经验,并为网络创业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志周.网络创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9(1).
[2]卢向华.网络个体创业的成长路径及其创业环境[J].经济管理,2009(4).
本论文是2013年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智慧产业人才需求契合度研究》(主持人张燕)和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广东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结构性问题及网上创业课程设置对策研究》(编号:2011TJK295,主持人白丽)系列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