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艺术性

2015-01-13 15:30王滨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性英语教学教师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教学不同于历史或化学等许多学科的教学。事实上,英语学习如游泳或打球一样,是一种技能。英语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更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这就使英语教学活动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具有艺术的特点。本问旨在谈谈艺术性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师;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32-01

"英语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这一提法高度概括了英语教学的本质。"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念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富于艺术魅力,并用艺术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心灵求知的门窗,是英语教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

结合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把英语教学归纳为3点:情感性 形象性 创造性

1.情感性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影响学生在认知、学习,而且通过思想交流影响学生的感情发展。教学具有像文学艺术一样的感染力,并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即谓之"以情感人"。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激发、推动和调节学生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经常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便会常常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变得生机勃勃,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更加自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充分协调师生情感,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互相鼓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运用英语交流,积极思维。教师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例如阅读材料的内容,学习讲解的方式,以及作业的布置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与学生"商量"。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求知欲望高,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在真实或非真实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尽可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讨论的课堂上,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带动,学生互相配合,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而许多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往往是教师或没想到的。这样一来,教师也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在这种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并使师生双方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语气和缓,表情自然,充满信任、鼓励的注视、点头和微笑,以及洒脱自如的手势会像一颗定心丸,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积极,教学双方融洽地实现着认知的、情感的交流。这种课堂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探索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气氛。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业成绩的进步和倒退,还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和学生同喜共忧,让学生把教师作为谈知心话的大朋友,从而以理智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2.形象性

著名教授胡春洞曾说过:"加强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对于增强美育,开发非智力因素,调动大脑右半球学习潜力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教师们在教学各方面:备课和上课,讲和练,语言和书法等都要追求一种艺术性。"英语课堂中的举例也不例外。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举例。英语教学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板书,以及录像、微机等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有比直观性更高一层次的形象性,因为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同时英语中的语音教学、词汇、句型、语法的讲解,都需要大量的例子使之更加直观,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它们。然而语言材料是浩瀚无边的,如何选择最适合学生,又最能体现该语言知识特点的例句,是我们语言传授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1 例句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老师所教的知识,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型,只有使学生有使用的欲望和机会,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所以教师们在准备例句时,一定要在学生身上多动点脑筋,了解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梦想或偶象等。

2.2 例句要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社会生活上的热点新闻、现象等都是很好的英语素材,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使例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教师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来举例。这样,例子成为了课堂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以致用的良机。

2.3 例句要生动夸张,具有幽默效果。例句要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要加入一定的新词。在教师们所举的例句中,要体现旧知识,装点新单词,方可让学生温故而又知新,积累了词汇并扩大知识面。例如,讲到"with+名词+Vting"结构时,由教师来讲一段故事:"One day when I was in America, I lost my way and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tunately, I met President and Obama his dog. With the dog leading the way, I quickly found my destination-The White House",学生在故事的有趣情节中自然容易记住这样一个用法。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举例的夸张艺术,而艺术的奥妙就在于在典型之中有反常和夸张,它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新奇,新奇就给学生加强刺激,从而达到高效地学习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所谓艺无止境,举例的艺术远不止这些。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亲身的体会;只有在平时的备课和生活中多花功夫,多花心思去积累和创新,我们才能给学生一见不忘,记住一生的好例句。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3.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一泓"活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教法,闪烁着教师们的创造热忱和机智。教师的灵感,随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了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使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相同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一位新教师听了老教师的课后,完全按老教师的教案去讲课,可效果仁不佳,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教师的英语水平,而取决于教师在大纲规定范围内,根据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的能力。

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造性,其教学就不会引人入胜,就不会富于艺术的魅力。有的教师严谨细致,稳健深沉,有的热情洋溢,挥洒自如……忽略了创造性,只图牵强附会地照搬模仿,而不求发展创新,结果只能使英语教学失去五彩缤纷的图景。

世界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身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制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产生出神入画的教学效果,使英语教学园地硕果满枝。

参考文献:

[1] 石方文 张建成 网络英语[M]. 北京 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年

[3] 邹艳丽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4] 刘春江,《浅论外语教育教学的艺术性》 [M].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滨,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性英语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