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为
摘要:会计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因此必须要用科学有效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而指导和规范的有效性程度则反映在会计制度效率上,因此提高会计制度效率是现实而重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会计行为对会计制度的需求性特点,并分析了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因素,讨论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制度;效率;影响因素;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74-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各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就必须不断完善,用以对会计工作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会计行为对会计制度的需求性特点
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会计行为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受到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并影响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另外,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参考会计信息,而会计行为对会计信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见会计行为会间接对经济后果造成影响。由于会计行为具有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的特点,使得会计行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影响较大,而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或个人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非正当的手段对会计行为进行影响和干预,影响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整体效率,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行为的活动准则,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因素
(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的偏差
会计制度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产权制度,由于各相关利益者投入某种要素后必然需要产出,因此必须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明确度量并界定产权份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而会计域秩序则是各产权主体为明确利益分配规则而根据自身投入的要素进行博弈后得到的共识, 由此形成一定的秩序域。当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相重合时,会计制度效率最高,然而实际上这种会计秩序域具有动态的特点,即秩序域是在各产权主体当时的制度等背景下形成的,并且具有自生自发的特点,因此其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实际工作中由于人的主观理性的有限性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也不可能完全重合,人们常将二者之间的偏离程度作为考察会计制度质量高低的标准:偏离越小,会计制度质量越高,反之则会计制度质量越低。会计制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会计制度效率上,可见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之间的偏差对会计制度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会计责任的界定
会计制度中不仅明确了会计行为主体的权利,而且也界定了会计责任,而会计责任是保障会计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点,因此会计责任也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会计责任分为法律责任和非法律责任两类:当会计行为主体为达到某些目的而侵犯了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从而损坏了法定的义务关系时,其他产权主体就会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当法律对责任主体进行制裁时就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产权份额。非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责任主体的职业道德责任,当其违反这类责任准则后不是用法律的手段制裁而是用舆论的方式进行谴责和批评等。会计制度界定的会计责任决定着产权利益边界,当这一边界与各利益主体的政党产权利益边界趋于一致或者差距不大时,会计责任的界定更多体现在生产性的激励上,从而提高会计制度效率;而当会计制度界定的利益边界与人们正当的利益边界偏差较大时,会计责任的界定就成为限制寻租行为的保证,从而对会计制度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相关建议
(一)会计制度要随着会计域秩序动态变化而变化
由上文可知,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之间的偏离程度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会计制度效率,就要根据当前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规律不断推进会计制度变迁,力求缩小会计制度与会计域秩序之间的偏差区间。会计制度变迁可分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大类,其中强制性变迁是由国家法律强制进行的,有法律方面的保障,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制度实施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诱致性变迁主要是由于涉及利益的团体或个人在原有会计制度下其获利无法保障或无法达到获利最大化而自发组织和实行的,为促进会计制度变迁,个人或团体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谈判,以谋求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正式会计制度应当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一方面降低制度变迁发生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适度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诱致性措施辅助,形成会计制度实施的内在动力;而对于非正式会计制度变迁来说,由于其采用强制性变迁的条件往往不够成熟,因此应当首先以诱致性变迁为主,并为强制性变迁做好准备,当条件成熟时政府的强制性变迁就可将诱致性变迁的结果进行巩固。可见两种变迁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应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会计制度效率的提高。
(二)合理界定会计责任
合理界定会计责任可提高会计制度质量,从而提高会计制度效率。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当坚持以程序理性为主、结果理性为参考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从结果判断和评价行为本身的真实性,而只能经过适当考虑、按照程序去追求会计行为过程的公正,进而求得结果的公正,因此普遍认为只要会计行为人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就可达到公平合理的结果。其次,要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会计行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一方面会计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过去事实的反映,另一方面会计行为受到行为人职业判断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局外人来说很难通过举证进行追责,因此应当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的原则,即只要会计行为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了损害,行为人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使得会计行为人能够最大限度地遵循会计制度,以更加严谨的职业精神去实施会计行为,有利于提高会计制度效率。
深化会计改革、提高会计制度效率是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找到会计制度变迁的规律所在,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促进会计制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传兵.会计制度效率问题解析[J].会计之友,2011(6):22-23.
[2] 雷光勇,姚 晗.会计制度变迁和会计寻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77-80.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