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飞
数学教学应是注重“数学联系”的教学,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揭示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联系”。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充溢数学关联性的深刻课堂方面的认识。
一、深究“理解”本义,赋予关联数学更强大的生长力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实际教学中,公式的记忆往往被视为“理解”的标志:我曾帮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追问:为什么长乘宽的结果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面面相觑,感到很困惑。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样计算的,哪还有为什么?学生以为熟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做题,就算理解了这部分知识。一个图形的面积,其实质是它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度量的本质含义是用单位(长度、面积、体积等)去测量物体。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如果学生没有经历度量的过程,没有将度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扎实建构,他们就无法理解度量的本质含义,只能死套公式计算,不会随机应变。我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引领学生经历度量过程,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步建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走进知识的本质。
二、着眼“关联”本质,赋予数学思维更完善的整合力
“数学联系”首先是指数学知识内部的联系,关注内部的联系,才能有效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由于教材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是分段编排的,容易造成知识的割裂。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各个知识点在脑海中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整体性知识结构。
对学生来说,熟记面积计算公式比明白其所以然更为容易。对教师来说,告诉面积计算公式比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经济高效。然而关联式理解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联系起来,建立相互关联。这样做,虽然所用的时间较多,不但要学习各个计算公式,还要知道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但一旦学会了,就会形成整体结构,易于记忆,便于检索,从长远来看,更经济。
1.回忆沟通,呈现内在联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学过的图形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大圈表示平面图形,里面包含三角形、四边形,四边形包含平行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包含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迁移建构,彰显整体思维
师:我们已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是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7×5=35(平方厘米)。
师: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高3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不满1格的凑成1平方厘米。(该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启发,面对新问题,不会束手无策。)
生:我赞同他的想法,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改动,把不满1格的,通过平移,转化为1格,我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生: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能上去画吗?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把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平移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1。
图1
师:能听懂这位同学的想法吗?
生1:我们可以不直接用面积单位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是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把左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等于底,宽等于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生2:他是用转化的方法,我觉得很好,遇上新问题,把它转化为会解决的问题。我还有一种不同的剪拼思路,我是沿着高剪成两个梯形再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如图2。
图2
显然,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头脑中就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变式”迁移,赋予问题解决更宽阔的提升力
在数学知识网络中,每个概念、规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关联性。正因为数学知识之间存有相互关联性,如果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建立适当的“联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变式”,则能帮助学生建构更具适应力的知识体系,提升问题解决力。郭思乐教授认为,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正像人的胚胎发育一样,各个部分是同步生长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那么必然会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例。
1.回忆旧知,构筑策略
师: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我们已经会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得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吗?
生:略。
2.变式迁移,探究学成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剪拼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反馈。
生1:我们小组借助面积单位度量三角形的面积,如图3,发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底4cm,高
4cm,面积
8cm2][底5cm,高
3cm,面积
7.5cm2][底3cm,高
4cm,面积
6cm2]
图3
生2:我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走的是转化之路,所以我们小组也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如图4。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图4
生3:我觉得转化的方法比数方格的方法更具优势,但我有一个疑惑,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不知是否可以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师:多么有价值的问题,赶紧动手试试看。
生1:我有办法。我把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折出一条折痕,再把左右两个三角形的底边对折,通过旋转,把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如图5。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宽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底×高÷2。
生2:受此启发,我还可以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如图6。
生3:如果换个方向,也可以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如图7。
图5 图6 图7
生4:老师(非常激动地喊起来),我不但会计算三角形面积,还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像图4那样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成功了,如图8。
生5:我们也可以像图5那样把两个尖角通过旋转,把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如图9。
图8 图9
生6:我们还可以像图6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如图10。
生7:我们还可以像图7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如图11。
图10 图11
总之,学习数学的要点不在于记忆大量的法则,而在于构建充满关联性的数学知识结构。当我们以关联方式理解数学,就会主动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易于把握知识本质,促进理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智性学习研究》(批准号:B-b/2013/02/35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