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缺失,已经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有集体观念的人才,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才能让大学生适应个体与集体和谐发展的成长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应开拓新的途径,并充分考虑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导向作用,从而使大学生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元化,使得一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因此,作为即将面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如果具备了集体主义观念,那么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握更多的机会,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一、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缺失
1.张扬个性、追求自我
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因此当代大学生也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极力要求学校、家长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但是过多的自由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对待问题不能进行客观思考,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有的大学生不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重索取、轻奉献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损害了社会风气,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致使他们对社会丧失信心,没有认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动摇了信念,淡化了人生目标,使得奉献精神逐渐被大学生所忽视。“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寻找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很容易把个人要求、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窒息集体主义精神。” 虽然,大学生在某些行动上不能以身作则,没能严格要求自己,但却认同奉献精神,对他人也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在奉献面前,更多的追求索取,希望有所回报。
3.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失
“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 然而有些大学生却把责任和自由割裂开、对立起来看待,他们认为:责任是一种束缚,限制个人自由,阻碍个性发展。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从根本上说责任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自由以责任为“边界”,责任以自由为“外延”。履行责任与享受自由是成正比的,享有自由,就意味着负有责任;履行责任,才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强化大学生内在修养,加强大学生责任践行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责任意识的理念。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制定相对稳定的班级干部管理制度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和单位,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大学生而言,班级不仅是学校组织的形式,更是大学生们生活的一片天地。不管是自觉的或自发形成的“班级文化”,都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学生在政治上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巨大的凝聚力。班级干部的存在,使得大家在共同的工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因此,班级干部制度的建设,既是学校育才的需要,也是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 建立相互关心、互相尊重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管理班集体时,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了保持和谐、向上的气氛,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互相尊重的协作关系,它是以爱与民主为核心的。这样的关系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传递师生的情感,形成一种心理默契;使大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更能赢得相互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使学生相互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创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
3.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的重要措施。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学生在许多方面都能够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加强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学会真诚待人、宽人律己、关心帮助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各种活动的展开,让每一个学生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亲身体验到任何荣誉的获得都渗透了老师、同学们的关怀和帮助,都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精神,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自己的学习生活纳入规范有序的班集体轨道。
4. 构建和谐、文明的宿舍环境
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提倡识大局、顾整体,要求人们懂得关心、帮助、尊重和爱护他人,以他人利益为先,以集体利益为重。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加强宿舍阵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观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宿舍是大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学生物质生活的改善与高校学生公寓的建立,每间宿舍的住宿人数趋向减少,但宿舍文化的熏陶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仍然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注重宿舍文化的建设,为当代大学生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的教育。
总之,高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2]安秀芳.高校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09,(23).
[3]常海峰,宇文宏.市场经济走向中大学生的奉献观[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王中坚.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奉献精神[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7,(3).
作者简介:安佳(1983-3),女,讲师,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