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尊重文化、尊重生命的教师

2015-01-12 15:33尹岳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尹岳

摘 要:人一生要为自己承载很多意义和价值,要为社会承担许多使命。为之,我们不断的奔忙,甚至有时会忘了自己为何去,去何方。所以我们需要在繁琐奔忙中,停一停,歇一歇,想一想,让我们放空心灵,审视自我,追忆过往得失。作为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了解身边的很多“怪圈”,也深知教师不是能与各种力量较量的英雄,但我们可以站在高地重新审视教育,可以追随着“教育家”的脚步,去探索深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真谛。

关键词:尊重文化;尊重生命;课程改革

一、尊重文化是中国教育崛起之前提

中华文明,从黄帝定天下,开拓人类文明之路到商周建朝立代续写华夏人文;从春秋仲尼的杏坛私学到西汉文翁的蜀郡郡学;从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到唐宋时期的璀璨文化;从北方铁骑逐鹿中原到满汉文化“和合”为一,虽几经人世沧桑、变幻无常,却在悠悠历史的沐浴下于华夏大地落地生根,繁衍开化。中华文化从《易经》开始生命的思考到孔孟儒学思想的建立;从屈原漫游天地创得九歌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从李白、苏轼流芳千古的美妙诗词到曹雪芹令人魂牵梦绕的红楼一梦,它们在历代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的创造、传承下广博而深邃。

时至现代,总有一股潮流,妄图摧残、甚至推翻传统文化,直接导致了当今社会精神家园的缺失。曾作为人之根本的“修养、礼义、廉耻、人格”等等,已不再为大多数人所追求,越来越多的学者高呼:“长此以往,社会危矣。” 台湾著名学者冯沪祥教授提出“要复兴中华民族先要复兴中华文化。” 柳斌先生也说过:“没有民族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滋养,教育之树不可能常青,作为中国教育家,应该扶持和引领中国学子成为爱国爱民、品学兼优的中国人。” 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这既是国家意志,也是社会需要。使学生经受中华传统经典的追问和检验,成为一个有文化归属感的真正的中国人,这是中国教育的本质所在。

今天的中国,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品性,让学生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二、尊重生命是教育的原始命意

1.“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之根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我的影响较深。在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执教一门课,始终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始终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与钻研,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开展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他的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实践。通过朴素的教育实践,提炼出深层次的、真理般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其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提出。回看今天的教育,功利性、形式主义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了应付评估和检查,翻转着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两张皮,虽高举着注重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实践中却实施着高耗低效,机械落后的教育。可能在时间上我们与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相隔较远,但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时刻影响着我们教育人。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明晰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人本教育思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就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努力创设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人性化管理为原则,以尊重人格为前提,让教育回归本真。

2.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之内在需求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重在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牢记改革很困难,不改革更艰难之哲理,坚持机制中探索与推进,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打造生命课堂实现生命教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课程就是一条路径”,指出课程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彼岸的最有效路径。北京十一学校的做法让我认识到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十一学校根据学生差异、个性需求开设了丰富且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性课程,根据各学科难度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不失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走班制”这种形式就像在每个学生心里装上了一台“自我助力的发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李希贵校长的理念和实践让我感受到,他尊重生命、尊重时代,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十一学校的改革,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性;落实在教师身上,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性与引领性;落实在管理中,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落实在课程改革中,突显改革的国际性与创造性。在李希贵校长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就是尊重、教育就是引领、教育就是影响。

教育需要付出和担当,也需要定力和坚持。面对今天的教育,我们不能只抬头望天,寻找目标,还应低头看路、脚踏实地。我们要尊重文化,以文化为根,培养合格的中华公民;尊重生命,以创新发展为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可能多年后我未必能成为像陶行知、李希贵一样的教育家,但至少我拥有了教育家的志向、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理想。我想,做一名尊重文化,尊重生命的教师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

[2]《中华文脉》——余秋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