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5-01-12 17:00张夫星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课外科学

张夫星

摘 要: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德鲁克说过:“掌握变革唯一的方法是创造变革”一句话道破天机,要想有创新的方法,就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要创新先学习。要做到持续的学习,失败者从不学习、一般者向自己学习,成功者向成功者学习。可以说只有不停的学习是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使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在小学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如何深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都设有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它们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师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扩展视野和知识面,训练技能技巧。兴趣小组也是开展创新意识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同其他实践活动形式相比,小组活动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适合就一个学科或专题开展系列化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为小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索、创作等创造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空条件。

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外小组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专门的、专题性的课外知识,或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但兴趣小组更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事这方面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科学小组,应当在扩展科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初步掌握观察、实验、标本采集、自然现象观测等研究科学界的科学方法,这是小学生开展创造的前提。

为了发挥兴趣小组在创造教育中的功能,指导教师必须超越那种把课外小组理解为课堂教学延续的陈旧观念,特别注意在小组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小学生在研究中创造,在训练中创新。

一、引导观察,鼓励质疑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科学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不仅爱提问题,而且会问问题,能提出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观察活动。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和主要途径。在课外小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特征,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天文现象的录像短片;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商店里的经营活动,街道上的交通状况,公园里的环境卫生。通过细心有序的观察,学生对自热和社会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提出疑问。

例如:在气象活动小组中,学生观测气温、风速、降雨等天气情况,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气温会突然升降?为什么不同的天气会出现不同的自然现象?天气变化同植物生长活动有什么联系?……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气象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劲头十足。同时疑问也成了他创造的目标:可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图画描述出来,再编到自己设计的手抄报或者电脑小报上去。

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自热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社会活动领域也充满了创造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群,寻找创造的源泉。例如摄影小组观察城市的街道,能够提出“为什么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这么严重?”的问题,并捕捉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和车辆信息摄入镜头,创造出有思想、有特色的摄影作品。

二、引导实践,鼓励探究

探究是让学生针对疑问或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开展研究,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创造的知识基础。在兴趣小组中,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调查、考察、实验、查找资料等手段,针对问题卡主探究,使他们掌握探索科学、探索真理,把握事物本质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树立求实的态度。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教师应防守让学生设计试验程序,编制调查问题,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创造想象,制定探索研究的过程、步骤,从而训练学生假想、设计、创造想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小发明”小组观察到小学生学习过程浪费文具的现象,调查出浪费的原因是用久了的文具用起来不方便,提出:铅笔、橡皮用小了之后拿起来不方便,又不该扔掉怎么办?并确立小发明的目标,提出发明铅笔套、橡皮夹的设想,制定出查找资料绘制图样、寻找资料、制作、实验、推广的工作计划。

在鼓励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求异精神。求异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因素。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设计。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较少受思维定式的束缚,能就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方案,尽管有的想法不太高明,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在探索活动中,要创造和谐、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增强自信、活跃思维,从而敢于独立思考、提出新异的设想。

三、引导操作、鼓励创作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专门安排技能训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雕塑、科技制作,以及乐器、舞蹈、书法的训练等。在具体操作中,要尽量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如:一幅美术画,可以由学生选择绘画工具,或自己挑选颜色;在舞蹈训练中创编动作;在乐器练习中创编曲目,等等。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创造出小发明的作品,撰写出小论文或者研究报告。要发挥兴趣小组活动连续性的优势,指导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段时间的活动中,有计划地选题、研究、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多出成果,也能激励小学生在系列化的活动中持之以恒,在创造性劳动中学会创造、理解创造,而不只是简单随意的空想。教师可以在活动总结时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潜心钻研、努力创造。

总之,在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课外小组中,学生最能展示自己的特点,学生能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展现在师生面前,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就能捕捉到这精美的画面,从而加以指导,便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创作,只要学生在活动这个载体中插上了创造想象的翅膀,就能搏击浩无边际的蓝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课外科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拔牙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