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东
摘 要:设计学和美术学都是两门有关艺术类的学科,两者既有交叉,也有所区别。有关这两个关键词关联的说法早就由来已久,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以两个学科的教育理念和前人对美术学和设计学留下的文字感悟为线索,分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和互补关系三个方面详细地讨论了时下美术学和设计二者间微妙的关系。
关键词:美术;设计;联系
有人说,“好的美术应用于实践就是设计,设计的终极目的需要用美术来表现”,不可否认,美术和设计的关系实在是较为繁琐,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二者都不能完全地孤立彼此,只能从几个大的方面或者说角度来对着这的联系稍作探析。
一、时下美术学和设计因果方面的联系
作为单纯的美术学,无非就是指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以及关于对美的研究这些方面,这些并不能实现任何的创作,更不可能出作品,从而也就不可能有设计一说。同样的道理,作为单纯的设计学,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合理地调动自己的资源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所以,经过仔细地文献翻看发现,二者本身其实都是一个概念而已。但作为时下人们所讨论的所有美学话题,都是要拿具体的作品来进行相应的评论和总结的。而设计的分类又是十分的复杂,但就艺术类来说那就是艺术作品的设计,由此看来,如果说美术学就是一些对作品美不美的一种评判法则,那设计就是让美术学变成实际作品,从而实现美术学本身的一些论断而已。简言之,因为有了美术学对美的总结和研究,才能让设计这有了设计的源泉,又是因为设计者的作用将美术学的概念设计成实际作品,才有了美术学中对美的解析和概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显然是离不开彼此的因果关系。没有了美术学的灵感,就不可能设计出任何的作品,没有已经设计好的作品,显然也谈不上美术学,至于二者谁是因,谁是果,就看每个人的理解了。
二、时下美术学和设计的对应关系
首先要解释一下,对应关系并不是对立关系,对应关系应该是有共同倾向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像冰雪之于寒冷,烈火之于炽热。显而易见,设计与美术学的相结合才有具体的作品,才可能把一切变得具有实际意义。在查看文献是,看到有一门学科叫艺术设计学,笔者认为这大概就是时下美术学和设计二者之间的最好诠释了。搜索艺术设计学的词条解释,有下面这样的注释:“本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其核心课程有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一个美学理论,自然就对应一个设计者利用他的方法,设计的思路就是通过调用每一个美学只是所对应的设计方案,然后将这些方案进行有目的性的排列组合,来达到实际作品的艺术美感。
作为设计者,要学习美术学,了解美术学的基本知识,明白了当下人们对美学的需求,才能各方面的调用自己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作品尽量符合自己所学习的或者美术界所认同的美学感受,才是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性。
三、时下美术学与设计在部分方面存在互补关系
尽管美术学与设计在因果方面和对应方面都存在鲜明的关系,而且二者两方面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解释时下艺术品的来源,但仍然有很多东西是美术学没有的,但设计是非常注重的,同理,还有一些东西是设计里面没有的,但美术学很注重的东西,但所谓的某种东西,都对设计的艺术作品意义非凡,这大概就是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时候,他内心里对蒙娜丽莎的构思已经有了,这当然是要用到我们上述讨论美术学和设计的前两种关系了:因果关系和对应关系。心里的构思源于对美的感受,将构思付诸于实际就要靠设计了,可不管再怎么设计,美学本身的色彩感觉是无法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二者的配合固然很重要,但源起美学和设计本身,美术的色彩性是独树一帜的,也许就人们目前对美学的判断来看,某种设计的作品完全已经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定义,但是如果这时美学脱离设计原则本身,来一次颠覆传统的改编,或色彩,或形状,或意境,可能会创作出人们看着更享受的可能,而人们又将已经见到的可能来扩充美的定义,来推动美学的发展,这是设计方面所不能达到的。
同样的道理,既定的美学虽然对设计者来说提供了很丰富的选择方案和资源调配,但设计和美学一样,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非世上一成不变的事物,或许某种设计方法已经达到了人们的预期,但因为偶然的一个设计方法的改变,从而创造出人类前所未见的奇作,或许是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然。正是因为美学和设计二者之间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补性,才能够有机紧密的创造出艺术界蓬勃发展的活力。
四、结语
其实,研究到深处时,会发现美术学和设计二者的关系其实没有必要刻意用某些刻板的词句去定义它,因为二者是一个呈发展趋势的二元体,我们只能弄过不同角度来感受其密不可分的一种关系,总的来说,设计者其实就是美术学的翻译官,他将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美学概念翻译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实际物品,从而推动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元,邓福星.东方色彩研究[M].黑龙汀美术出版社,1996.
[2]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3]廖少华.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