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春
[摘 要]现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较多典型案例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信仰及其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剖析当代大学生信仰及其教育存在问题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信仰教育 问题 原因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29-02
一、社会因素
(一)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思想波动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加速和发展,国内的生产方式、国人的生活方式、人民的思想意识等等都潜移默化的发生着种种变化。现代社会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中国在与世界打交道的同时,国外各种思潮也大量涌入国内,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文化冲击着象牙塔内的青年大学生。社会转型发展时期,一切的形势都不断处于变动和发展中,如国家政策的变动、社会各种职业地位的变动、就业形势的变动等等,加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对未来的规划都处于不确定中,心理上陷入极度的迷茫和困惑。大学时代正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和新观念最感兴趣和敏感的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处于摇摆和动荡阶段,其形成的信仰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二)市场经济杠杆下物质利益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向,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该和建设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在发挥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其功利性和物质化则对青年大学生选择和树立信仰产生了极大影响,导致信仰世俗化、功利化,信仰不坚定和信仰缺失的现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追逐资本利益,不惜丧失其生命、尊严、自由和人权。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关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腐蚀,受到商品意识泛化的侵蚀,导致精神世界被污染。[1]利益的驱动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从自我需要出发,考虑有什么好处,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最根本意义的追求,把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视为信仰,把对财富积累的多少看成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可见,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下物质利益的驱动造成的大学生信仰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主导信仰的形成。
二、学校因素
(一)学校教育体制的价值导向使然
中国的学校教育,大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无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社会及用人单位更多的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证书取得的多少、技能知识的应用等等来考量和录用大学生。因此,高校的教育课程设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导向是培养实用性、应用型学生人才,力求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多、更大的竞争力。在学校教育中,知识和技能是主要教育内容,而大学生人格培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起辅助作用,在满足主要教育内容后才会考虑到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因此,大学生们在学校的“好意”安排下,注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全身心的把时间和精力大把大把的花在了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研究生等等考试上。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片面重视那些在学校价值引导标准下需要考量的东西,而主动或被动的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学习,更谈不上对其崇高信仰的追求了。
(二)信仰教育教学内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一方面,客观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巨大反差使马克思主义在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中出现了困难,这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2]另一方面,主观上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灌输的方法过于单一和呆板,空话、套话多,形式主义严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起反作用。大学生把“两课”认为是副课,抱着学得好不好无所谓的态度,在“两课”课堂上睡觉、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较差。访谈中,盐城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主旭东说:“学习思想政治课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们不感兴趣,太枯燥了,也不需要学得有多好,只要考试过关就行了。”这位同学讲出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群体,我们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对比也有所了解。这也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家庭因素
(一)家庭价值观影响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经济关系和亲情关系等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最大的特点是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思想、品德、习惯和爱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信仰、素质、个人处事风格等等都会对子女信仰的形成和确立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有413名大学生认为家庭影响最大,处于第一位。其次是社会影响,有390名大学生选择。排在第三位的是学校教育,有367人名大学生选择(见图1-1)。可见,家庭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信仰的形成的重要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才成就功名,自古以来就是成功的不二法则。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就给孩子们从小灌输思想: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认真学习,考试考出好成绩,上重点学校,上好大学,学好的专业,才会在社会立足,成为有权有钱的人。这就是中国社会多数家长给孩子们定义的成才理念,当然这也是社会现实。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型,从小就受到这种家庭观念的影响,其思想和价值观难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小就形成了拜金主义和权力至上的思想。
(二)家庭过度溺爱子女,忽视道德教育培养
俗话说,人没有知识是次品,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废品,没有良好道德是危险品。可见道德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由于社会环境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对于孩子的养成教育是大包大揽,过分的溺爱,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孩子从小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精心呵护下,个个是“小公主”、“小皇帝”,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不合理的,都无限满足,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甚至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爷爷奶奶站出来偏袒孩子,不让其教育引导,成为孩子的保护伞。还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做错事或者不道德的事情,不以为然,相反给予支持,这些家长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教育引导孩子,不去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是一味的过于溺爱孩子,给孩子的养成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旦离开父母,跨入大学门槛后,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弱点: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遇到问题不能正确面对,合理处理;缺少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过于自我,不会关心他人,致使与他人不会相处和沟通等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失败别无推托。
[ 注 释 ]
[1] 荀国稳.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前沿,2002(11):102.
[2] 邓晓辉.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24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