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与《意大利古建筑散记》

2015-01-12 09:01顾孟潮
重庆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史散记校样

顾孟潮

作者:陈志华

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定价:38.00元

历史科学是使人明智的科学。然而能写出能使人明智的历史谈何容易。真正的历史家是靠燃烧自己来照亮世人,力图使自己和世人活个明白、死个明白。

历史学家这项事业,历史学家这个职业,实在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在干最值得尊敬的职业。无论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他们都应属于大写的“人”。他们往往是真理的殉道者,需要有超常的实事求是的勇气和坚强不屈的献身精神,以便承受百年孤独、古今苦难、专制黑暗的各种社会力量和人物的攻击和误解。非勇士和智者集于一身的人难以担当此任。

昨天,杨永生主编赠我陈志华先生著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令我夜不能寐,方写下这席话。

恩师和同志

外国古代建筑史专家陈志华教授正是这样集勇士和智者于一身的学者。

虽然在我做学生时陈教授并未直接教过我,但他仍然是我最尊敬的启蒙老师之一。

陈先生所著《外国古代建筑史》,30多年来一版再版,是中国建筑学专业学生必读的基本教材。我是大学毕业后才补读此书的,从而成为成千上万的桃李之一。后来,有幸得到当面请教的机会,并且请他出任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的顾问,直接得到他的指导和启迪。

翻开“散记”这本小书的扉页,见到陈先生着中山装、朴实、执著的正面免冠头像和不足400字的作者简介,便深受感动。文如其人,照如其人,表里如一,史家风范。简介分四个自然段。前两段如是写道:

陈志华同志,1929年生于浙江,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49年转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已退休)。

陈志华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讲授过外国古代建筑史、苏维埃建筑史、建筑设计初步、外国造园艺术、文物建筑保护等。

……

行文如此的朴实无华,绝无溢美之词,更无包装之嫌。引人深思的是这本学术书用了“同志”而字,并在括号中注明“现已退休”,这6个字余味无穷。他对于“同志”的分量感触极深。该书第一版出版于1996年2月,他已67岁,注明“现已退休”犹有回声,绝非多余。

陈先生的人品道德、学术才华、文章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但他绝非持才傲世凌人者流,而是典型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无长幼、教学相长学者。我多次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也体会到他追求真理的执著。

正如杨永生主编在陈先生《北窗集》按语中介绍,“陈先生曾说,建筑评论性杂文,我是敢写的,你们《建筑师》敢登吗?”随后才有《北窗集》专栏问世,由此陈先生一发不可收拾。这便是陈先生敢做敢为、献身学术精神性格的写照。作为晚辈的我也有类似感受,我曾劝陈先生,文章的语言可否缓和一些?他的回答是“舍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

另一次,会上他听了我10分钟的发言后,即刻便邀我到清华大学和老师们座谈,我十分惶恐,讲这岂不是“班门弄斧”吗?他则鼓励我说“就是要一斧子砍进班门”,他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的痛绝一语可见。我也因此体会到班门弄斧“献丑”的益处,会被迫有所长进、多些思考。

入史和出史

陈先生毕生都在研究和讲授建筑历史,已经历了进入历史-走出历史-超越历史的全过程,显示出作为历史学家的成熟。他的特立独行引人注目,经常有卓见发表,语惊四座、掷地有声、激起千层浪。这也是陈先生讲课、文章深受欢迎的原因。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是陈教授1981年冬-1982年夏,到国际文物保护研究所“参与”文物建筑研究班,在罗马城住了半年多后归来,将所见所闻信笔写成的文集。

我匆匆读了校样后,深深感受到该书的可读性恰恰在于一个“散”字。散中见人见物见史见思,既带人进入历史,又启发人走出历史,超越历史。这本小书保持着陈先生讲话为文的一贯风格,充满激情,娓娓动听,书中贯彻着为古建筑请命,为保护文物建筑呼吁的潜台词,有的放矢地专门介绍意大利文物建筑保护的历史、现状和经验。

该书不到2千字的题记便有3处溢于言表的请求和呼吁。他说:

意大利丰富的文物建筑是重要的财源,旅游业的收入快要赶上工业的收入了。然而,在那里看不到“开发”祖宗遗产,靠几千年文化积累诈人腰包的贪婪和愚昧。他们发的不是单纯的“祖荫”财。……文物保护,在那里不是社会精英孤独的呼吁,不是政府部门专断的措施,更不是投资者为谋取高额利润而挂起来的“文化”幌子。

他又说,把“散记”稿重新草草看了一遍,想起我们当前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遭遇,心里不免沉痛。一些无知而又专横的“建设”拍板者,一些利欲熏心的城市“开发者”,一些眼见文化凌辱而默然无动于衷的修身养性者,和一些为了洋钱可以无所顾忌地出卖一切者,他们正天天破坏着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题记”中他第三次说,波仑亚市的历史中心面积很大,保护的最好,因为那个城市的议会和官员们几十年来坚定而巧妙地与房地产投资商进行了有效的斗争。不遏制房地产投资者,要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中心就很难,如果官员们为虎作伥,那么一切都完了,什么“夺回古都风貌”都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

从以上引述的三段文字可见,这本“散记”它不仅是史家的描述、介绍,更是精彩的有关文物建筑保护的建筑评论杂文集。

笔者也正是读此书校样,始以得知:早在1517年的近半个世纪前,拉斐尔就曾写信骂教皇利奥十世破坏文物的野蛮行为;1892年通过保护古建筑的法律;1889、1890年开始讲授古建筑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1960年罗马大学设立古建筑研究生院;1966年,在罗马设立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国际中心;1955年,“我们的意大利”(民间组织)成立,以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宗旨,国内外有100多个分部,几十万会员。

最近,有机会去意大利访问。出访前我读了陈志华先生《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的校样,今天又见到样书,更是思绪万千。比之于2800年历史的意大利,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显然必须加倍地努力比现在做得更好才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

猜你喜欢
建筑史散记校样
建筑史话
建筑史话
本刊作者校对注意事项
校样上的校改标注该不该擦
时光散记
学书散记
湘行散记
BIM涤荡建筑史 建协助推豫之梦
西双版纳散记
从建筑史上未载的故事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