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2015-01-12 01:12李秋萍陆汝成梁宝坤梁倩婧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边境贸易边境地区边境

李秋萍,陆汝成,李 冠,梁宝坤,梁倩婧,林 莹

(1.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李秋萍1,陆汝成1,李 冠2,梁宝坤1,梁倩婧1,林 莹1

(1.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意义重大,未来可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耦合关系、驱动机制、时空模拟以及不同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与贸易发展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土地利用;贸易发展;综述;边境

1 引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间合作与区域共生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边境独有的空间区位优势逐渐显化以及中介效应不断增强,国界两侧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空间,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显著提高。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产生的需求,将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与结构,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边境贸易不仅仅是以满足边民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互市交易,同时也是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以及驱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的区位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作用下,边境地区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活跃地带。为此,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全文=“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边境土地利用变化”+“边境贸易发展”+“土地利用与贸易发展”+“土地利用变化”+“贸易发展”和主题=“边境土地”+“边境贸易”+“土地与贸易”为条件;以及在Web of Science 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上以主题=“border trade”+“border land”和摘要=“trade and land”+“border”为条件检索国内外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的相关文章。通过整理已有文献发现,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尺度和各种界面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1]、驱动力[2]、生态环境响应[3]、社会经济响应[4]等方面。尽管部分研究也关注了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问题,但是往往集中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某一方面,缺少全面系统地探讨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问题,特别是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也有待揭示。因此,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相关文献,从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两方面重点梳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在此基础上总结已有研究的特点,最后提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评价和生态环境响应等方面。

2.1 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

伴随着相邻各国边境开放程度与贸易强度的提高,具有地缘经济优势的边境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强烈变化[5],深入分析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的现状特征及时空格局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制创造了必要前提。黎励等应用分形理论对边境土地利用类型形态复杂度与结构稳定度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边界形态进行合理调整与布局安排,有利于促进当地土地利用朝着紧凑、集约、高效方向发展,从而塑造边境地区特色风貌[6]。刘晓娜则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和空间变化3 个角度开展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研究,对于地缘邻近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及其时空变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7]。现有成果虽对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开展了一定研究,但主要着眼于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分析,而较少涉及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动态数据库构建的研究及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监测技术研究。

2.2 边境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和变化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点问题[8]。研究边境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有助于加深对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过程及机理的理解,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边境地区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学者们研究发现,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自然系统的土壤侵蚀、降水等和社会经济系统的人口压力、政治、社会经济等[9]。但上述研究仅从单方面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缺乏在自然、社会统一框架内探索边境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而封志明等对价格驱动、“替代种植”政策及地形等对中老缅边境地区橡胶种植的影响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10-11]。刘晓娜等对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的研究表明,现有驱动力研究较多停留在局部区域,整体性、区域性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驱动机制研究较少[12]。由于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特殊性,因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手段。学者们多是采用SLEUTH[13]、元胞自动机[14]等单模型对边境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但是,单模型模拟已经无法准确预测复杂边境地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情况,而多模型耦合的运用,使边境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双重结构模拟成为可能,如Fasona运用CAMarkov复合模型预测未来边境地区土地覆盖变化情况[15]。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大多倾向于探索某种或某几种驱动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而忽略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殊性,各驱动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驱动力的反馈作用也没有得到深入讨论。因此,应在区位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影响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整个驱动力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挖掘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机制。

2.3 边境土地利用评价

图1 论文分析框架Fig.1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土地利用评价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评价结果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和依据[16]。由于不同边境区位、不同学科学者考虑的角度不一,对于边境土地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也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均围绕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面,已从过去传统的定性分析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发展到采用系统动力学[17]、多准则决策[18]等方法开展评价,进一步明晰了当地土地适宜利用类型,主要着眼于农用地,较少涉及建设用地。此外,基于GIS的边境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19],随着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用地指标短缺、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逐渐凸显,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研究[20]。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开展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禀赋约束给边境地区发展带来的压力,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及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三者间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联系,未来应不断扩展三者间互动关系研究,促进边境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2.4 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产物,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敏感因子[5],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将会引起局部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格局的改变,甚至给更大尺度范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对物种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Lenzen等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农业用地和天然林对物种保护产生有益影响,但建设用地扩张却对物种保护构成严重威胁[21]。此外,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也对边境地区环境质量[22]、气候变化[23]等产生深刻影响。邹秀萍等对怒江流域的研究表明,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人类活动是流域林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提高生态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资源的生态效应[24]。实际上,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是通过人为纽带和接口而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但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生态环境单一方向的影响,而忽略了这种影响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反馈作用。此外,现有研究侧重于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单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响应研究,而对综合生态环境效应响应研究不足,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强化土地利用综合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内在响应机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跨境地区环境冲突和资源争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目前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等方面。这4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基本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研究多以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而较少采用面板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规律的揭示。其次,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边境地区发展的立足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关于边境土地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此外,随着相邻各国边境开放程度及经济贸易强度的提高,边境贸易的发展也逐渐成为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驱动力,加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双向互动视角研究可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研究多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模型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识别影响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探索其驱动机制,也有助于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空间格局的预测,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效应研究、土地利用评价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就研究范围而言,现有关于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多半将重点放在单个国家开展研究,而国别对比研究明显不足。土地利用变化涉及范围广,且边境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缘区位以及突出的政治、社会和生态意义,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相对于一般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就更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多种研究方法的集成应用,交叉整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改进和创新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规律。

3 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研究

贸易的发展促使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流转和重新分配,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又会影响贸易的条件、方式等。因此,开展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研究对于经济发展、资源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响应

农产品贸易作为连接农业资源富集区和匮乏区的枢纽,在缓解区域土地及水资源压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5]。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驱动着土地利用变化[26],与农业贸易有关的土地面积已受到全球化市场的影响[27],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不仅使一些国家的森林资源以农林产品贸易的形式向国外转移[28],也促使一些国家的农业系统更有效率地集约利用农业土地[29],Wenli 等结果表明,1986 — 2009 年期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促进全球年均节约用地3.27×104hm2[30],节约用地能取得如此成效,很大程度依赖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发展[31],由于农林产品贸易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因此,农林产品贸易发展在促进土地合理配置、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及刺激国际间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对土地利用产生负的影响,如土地抛荒问题[32],鉴于此,如何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林产品贸易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互动关系是需要探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总体而言,不少学者围绕农林产品贸易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及空间格局等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把握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对于农林产品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基于农产品贸易平衡、农产品贸易顺差及农产品贸易逆差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却较为薄弱,深入探讨贸易平衡、贸易顺差及贸易逆差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快速发展,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3.2 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耕地对于粮食的供应至关重要[33],粮食贸易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耕地资源做保证,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国际上通常运用非线性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来研究贸易发展与耕地响应的问题[34-35],结果表明,耕地的规模、布局等对贸易需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如耕地的分散会导致额外的用水需求[34]。贸易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如收入长期依赖木材出口的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其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为林地[36-37]。随着贸易发展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国际还是区际,虚拟水土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38]。综上,部分学者虽探讨了贸易发展与耕地分布、虚拟耕地等的响应,但未来还需进一步结合贸易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贸易发展对耕地的响应。

贸易的蓬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态用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基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贸易发展受到生态用地规模、类型的限制,而贸易发展也会改变生态用地结构和功能。以上观点可从贸易发展与生态用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印证[39],贸易发展与生态用地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了两者的进一步发展,贸易发展在使贸易国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态利益,国际贸易对缓解生态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压力具有显著地正的影响,如谢高地等研究发现,在土地资源赋存约束下,中国国家及省份尺度上的生态服务供需空间结构矛盾的缓解主要依靠区际贸易途径解决[40]。现有研究缺乏贸易发展对生态用地影响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如何响应边境贸易发展,其作用机制如何?影响方式和程度如何评价?如何对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为此,今后应进一步深化上述重点研究问题的探索。

现有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农产品贸易、贸易发展与耕地及生态用地的响应,此类研究进一步揭示两者间的内部响应机理,为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研究内容局限于贸易发展与农业土地利用、生态用地保护的响应,而贸易发展与建设用地的互动关系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边境地区对交通、口岸、仓储等建设用地需求必定加大。因此,贸易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响应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4 研究评述与展望

4.1 现有研究的特点

(1)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双向互动关系仍未明确。贸易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重点关注了贸易发展引起的耕地、生态用地的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但是,现有研究主要专注贸易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而土地利用变化对贸易发展,尤其对边境贸易发展的响应研究却很少,空间响应研究就更为缺乏。同时,需要根据不同主体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分析边境土地利用与贸易发展的耦合关系。

(2)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缺乏系统性研究。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其自然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现阶段,对边境带特殊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微观驱动机制研究较少。在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只是关注某种或某几种驱动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而忽略了各驱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驱动力的反馈作用。今后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综合和系统的角度探索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

(3)贸易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响应研究不足。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农林产品贸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贸易发展对耕地、生态用地的影响等方面,而贸易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响应研究却很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贸易发展所需仓储、口岸、边检、交易等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贸易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关系必定越来越紧密,加强两者的响应研究已迫在眉睫。

(4)基于边境贸易发展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研究较少。边境贸易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对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边境贸易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进行基于边境贸易发展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可以为未来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有研究对历史和当前的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较多,基于边境贸易发展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研究较少。

4.2 展望

(1)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耦合关系。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有特殊的地缘优势,且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沿边开放程度的加深,边境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催化剂。然而,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耦合响应过程与机理并未明确。为此,今后可利用计量经济法、耦合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等开展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时间耦合响应研究、空间耦合响应研究及时空耦合响应研究,明晰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耦合响应机理,有利于通过边境政策调控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为制定合理的边境土地资源安全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边境带特殊空间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边境地区地处国家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地缘区位以及突出的政治、社会和生态意义。现有研究缺少对边境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变化等进行深入分析,未来应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进行边境贸易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并从驱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众多机制中把边境贸易发展机制分离出来,进一步全面研究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的时空耦合响应机理。

(3)边境带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边境贸易发展依赖交通和口岸等基础设施的配套,直接增长边境建设用地需求,加快边境农地非农化进程。但是,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与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的矛盾亟需调和,边境带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路径以及边境带耕地、基本农田如何保护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健全用地评价标准、优化开发利用布局、严格用地规模管控、实施综合整治利用等措施来进一步促进边境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边境带基本农田以及国境线沿线耕地资源是未来研究的难点。

(4)基于边境贸易发展的边境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发展边境贸易是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需要,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必然引起土地要素的流动和边境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而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地域范围及经贸形式的不同会引起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变化。因此,深入探讨基于边境贸易发展下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机理,为促进边境地区土地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边境虚拟土地贸易。虚拟土地贸易为土地资源富集区及贫乏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边境贸易发展直接影响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出口虚拟土地国家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虽然虚拟土地资源对于缓解地区资源缺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分依赖进口虚拟土就有可能造成贸易逆差,反而会阻碍进口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应加强虚拟土地贸易的计算方法及虚拟土地贸易平衡的稳定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6)不同边境区土地利用与贸易的差异性。不同的边境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政策、人文、自然及接壤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贸易发展状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来应加强不同边境区土地利用与贸易的差异性研究,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1]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等. 基于CLUE-S 和Markov 复合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2(94):577 - 581.

[2] 徐广才,康慕谊,李亚飞.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4):690 - 697.

[3]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Z2):177 - 181.

[4] Williams KJ,Schirmer J.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hange and Its Impacts:the Experience of Rural Land Use Change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2,2(84):538 - 548.

[5] 刘美玲,齐清文,刘景峰,等. 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2):1 -5,16.

[6] 黎励,毛蒋兴,陆汝成. 边境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分形动态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204 - 209,215,341.

[7] 刘晓娜,封志明,姜鲁光,等.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时空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2014,3(62):233 - 244.

[8] 陈百明,张凤荣.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与重点领域[J]. 地理研究,2011,3(01):1 - 9.

[9] 摆万奇,赵士洞.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J]. 资源科学,2001,2(33):39 - 41.

[10] 封志明,刘晓娜,姜鲁光,等. 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其地形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2013,6(810):1432 -1446.

[11] Liu X,Feng Z,Jiang L,et al. Rubber Plan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opographical Factors in the Border Region of China,Laos and Myanma[r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2(36):1019 - 1040.

[12]刘晓娜,封志明,姜鲁光. 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91 -202.

[13] Chaudhuri G,Clarke KC. How Does Land Use Policy Modify Urban Growth? a Case Study of the Italo-slovenian Borde[rJ]. Journal of Land Use Science,2013,(8 4):443 - 465.

[14] Basse RM. A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o Simul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High-speed Train Stations on Land-use Dynamics in Trans-border Region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3,32:23 - 37.

[15] Fasona MJ,Soneye AS,Ogunkunle OJ,et al. Simulating Land-cover and Land-use Change in the Savanna Under Present Day 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A Gis-Based Approach[J]. Earth Science Research,2013,(3 1):25.

[16] 周生路. 土地评价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8.

[17] H.chanhda,Ci-fang W,Yan-mei Y,et al. Gis Based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Along Laos-China Borde[r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0,2(13):343 - 349.

[18] Bagherzadeh A,Daneshvar MRM. Qualitative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Wheat and Barley Crops in Khorasan-razavi Province,Northeast of Iran[J].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32):155 - 164.

[19] 肖艳. 基于遥感与GIS 东北界河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 长春:吉林大学,2014.

[20] 刘兴旺. 基于GIS 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成果发布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21] Lenzen M,Lane A,Widmer-cooper A,et al. Effects of Land Use on Threatened Species[J]. Conservation Biology,2009,2(32):294 -306.

[22] Lu D,Fitzgerald R,Stockwell WR,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a Wind Dust Event in the US/Mexico Border Region[J]. Air Quality,Atmosphere & Health,2013,(6 2):317 - 331.

[23] 南颖,刘志锋,董叶辉,等. 2000— 2008 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研究[J]. 地理科学,2010,30(6):921 -928.

[24] 邹秀萍,齐清文,姜莉莉,等. 怒江流域林地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41 - 46,132.

[25] Huang H,Lampe MV,Tongeren FV. Climate Change and Trade in Agriculture[J]. Food Policy,2011,36:9 - 13.

[26] Verburg R,Stehfest E,Woltjer G,et al.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sation on Land-use Relat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A:Human & Policy Dimensions,2009,1(94):434.

[27]Sandström V,Saikku L,Antikainen R,et al. Changing Impact of Import and Export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the Case of Finland 1961 - 2007[J].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4,188:163 - 168.

[28] Patrick M,K RT,F LE. Forest Transitions,Trade,and the Global Displacement of Land Us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0,10(749):20917 - 20922.

[29] Lotze-campen H,Popp A,Beringer T,et al. Scenarios of Global Bioenergy Production:the Trade-offs Between Agricultural Expansion,Intensification and Trade[J]. Ecological Modeling,2010,22(118):2188 - 2196.

[30] Qiang W,Liu A,Cheng S,et 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Virtual Land Use:the Case of China’s Crop Trade[J]. Land Use Policy,2013,33:141 - 150.

[31] 闵继胜. 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32] Renwick A,Jansson T,Verburg PH,et al. Policy Reform and Agricultural Land Abandonment in the Eu[J]. Land Use Policy,2013,3(01):446 - 457.

[33] Kastner T,Erb KH,Haberl H. Rapid Growth in Agricultural Trade:Effects on Global Area Efficiency and the Role of Managemen[t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4,(9 3):34015.

[34] Takahashi T,Aizaki H,Ge Y,et al. Agricultural Water Trade Under Farmland Fragmentation: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Northwestern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3,122:63 - 66.

[35] Kastner T,Schaffartzik A,Eisenmenger N,et al. Cropland Area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Contradictory Results From Different Approach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4,104:140 - 144.

[36] Laurance WF. Forest Destruction in Tropical Asia[J]. Current Science,2007,9(311):1544 - 1550.

[37] Yoshida A,Chanhda H,Ye YM,et 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and Land Use Change in the Opium Poppy Cultivation Region in Northern Part of Lao Pd[r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2):56 - 61.

[38] 孙才志,汤玮佳,邹玮. 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估算及效应分析[J]. 资源科学,2012,3(43):589 - 597.

[39] Weinzettel J,Hertwich EG,Peters GP,et al. Affluence Drives the Global Displacement of Land Use[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3,2(32):433 - 438.

[40] 谢高地,曹淑艳,鲁春霞,等. 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43 - 51.

(本文责编:陈美景)

Research Progress on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along National Border and It’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Frontier Trade Development

LI Qiu-ping1, LU Ru-cheng1, LI Guan2, LIANG Bao-kun1, LIANG Qian-jing1, LIN Ying1
(1. School of Land Resources and Surveying & Mapp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Land Science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conduct a literature review on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along border and it’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frontier trad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establish a basis and poin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Methods employed include document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major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upon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along border and the response of land-use change and trade develop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research on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along border and it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frontier trade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meaningfulness. Further research could deeply study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dynamic mechanism, spatialtemporal of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along border and frontier trade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elationships in difference regions.

land-use; trade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gress; border

F301.24

A

1001-8158(2015)08-0016-08

10.13708/j.cnki.cn11-2640.2015.08.003

2014-12-10

2015-04-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108);广西国土资源厅2015年重大科研项目(GXZC2015-G3-3917-KLZB-B)。

李秋萍(1989-),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边境土地利用。E-mail: liqiuping0909@163.com

陆汝成(1972-),男,广西临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E-mail: lurucheng72@163.com

猜你喜欢
边境贸易边境地区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严阵以待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后危机时代广西边境贸易现状及问题创新探讨——基于广西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