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孙曙峦
留住优秀教师不能只靠学生的热情
(江苏)孙曙峦
针对教师周鼎网络 “自白书”引发的讨论,四川大学在其官微回应,已关注到该 “自白书”和来自各种渠道的建议,并透露周鼎今年未达到副教授的申报条件。而周鼎尽管此前宣布将退出公选课教学,但后来又表示:被学生热情感动,会继续开, “而且希望讲得更好”。
“上课从来都是地上坐满”“愿用其他课挂科再换一节旁听”“比百家讲坛还有意思”……这是学生对周鼎公选课的评价;川大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 “二等奖”“四川大学2014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这是周鼎近两个月获得的荣誉。这些评价与荣誉足以说明,周鼎是学校和学生公认的优秀教师。
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最终却心生去意,打算退出公选课教学。至于原因,他自己说得清楚:8年来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 “校方也更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成果,有些比我年轻的都当上了副教授”。
确实,在大多数高校,论文与科研成果可谓评定职称的 “硬件”,缺乏这方面的硬件,就算你课讲得再好也是枉然。比如,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的电路课被誉为 “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但直至2005年晏才宏不幸被肺癌夺去生命,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始终由于几乎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而无法晋升为副教授。
谁都知道,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因此,教学质量应当成为高校衡量教师的最重要指标。但可悲的是,许多高校对学术、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教学,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使得众多教师 “将科研当成主业,将教学当作副业”。教学沦为副业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教师对教学敷衍了事,使得教学质量十分低下。而教学质量低下,恰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在学生的热情挽留下,促使周鼎改变了想法: “为了这么多学生的热情挽留,我还是要坚守岗位。”这样的改变,是学生的幸运,也是学校的幸运。
放眼高校,如周鼎一般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努力工作、潜心钻研,将毕生心血悉心传授给学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弟子,他们,才是高校内真正优秀的教师。但可惜的是,在当前的高校评价体系中,他们很难获得公正的待遇,无论是职称、收入还是职业声望,他们都远远落后于拥有学术成果的其他教师。待遇上的落差,使得不少 “周鼎”们心灰意冷,他们或是萌生去意,或是改弦易辙。当然,也有教师如晏才宏一般,坚守良知潜心教学,而他们,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高校的教学质量,显然不能寄托在教师的牺牲精神上。
要想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想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就必须改变当前重学术轻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潜心教学、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教师得到重视,受到激励,让他们在职称、薪水、声望方面获得公平的待遇。但愿这种新型的评价体系能够早日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