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经济与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分析

2015-01-10 09:35:1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双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技术水平生产率实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马双

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至今仍处于深度复苏中。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资产证券化泡沫的破裂。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思考虚拟经济是否已经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加之近年来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的金融产品推陈出新、金融中介规模扩张和金融结构深化,导致原来潜藏于实体经济内部的资金越来越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各类金融资产市场,令经济中脱离了具体投入产出过程的“虚拟部分”进一步膨胀。与此同时,伴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实体经济也在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各国实体经济开始复苏,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迅速。这使得不少人开始认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技术进步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事实真是如此吗?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虚拟经济与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多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否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超过了技术水平。

一、虚拟经济与技术水平的测量指标

(二)虚拟经济的测量指标

虚拟经济产生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等问题,以减少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内在的发展要求,虚拟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相适应。所以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选择的依据是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系统中获得的融资额,即合适的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必须是对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系统中融资规模的一种准确度量。

社会融资总额是全面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以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该指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是实体经济从虚拟经济中融资的总规模,基于此社会融资总额可以作为对虚拟经济规模总量的一个测度指标。

(二)技术水平的测量指标

本文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系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指标。

本文利用传统的索洛残差法来求全要素生产率。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的形式为:

其中Y是生产总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即全要素生产率,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对公式两边取对数形式:

本文以真实GDP(1995年-2013年)代表生产总值,以就业人数(1995年-2013年)代表劳动力的投入,以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995年-2013年)代表资本的投入。

由于索洛残差法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利用Wald检验来考察我国是否满足α+β=1的规模不变的条件。

检验结果中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为0.0807,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了原假设α+β=1,即可认为我国1995年至2013年规模收益不变。

对式(2)进行回归估计计算α与β。

计算结果为α=0.848,β=0.522(由于数据误差等原因这里α+β并不严格等于1,但从上文中可以看到,该方程已通过Wald检验,可认为规模收益保持不变)。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由此,可计算出我国1995年至2013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

二、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分别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技术水平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虚拟经济用社会融资总额(2002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作为衡量指标;技术水平用全要素生产率(1995年至2013年)作为衡量指标;实体经济用真实GDP(选用与上两个指标相对应的数据范围)来衡量。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先要对所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

原始的真实GDP数据既存在季节周期性,又是非平稳序列。

这里将真实GDP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取对数并作一阶差分。

图1 经过季节调整和一阶差分后的真实GDP的对数

将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真实GDP的对数形式进行一阶差分调整,从图2中可以看到,数据围绕某一均值波动,已将其调整为平稳序列。

同理,也将社会融资总额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表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T统计量与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大于0.05,即该方程接受了原假设,认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且R方只有0.0735,解释变量系数为-0.015331,这与人们的直观感受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分裂开的,通过证券市场等虚拟领域所融资金并没有运用到实体经济中;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体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无法在资本市场中及时反映出来。就算是具有相关性,解释变量的系数为负,意味着证券市场发展良好时可能还会有资金从实体经济中回流到虚拟领域中,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水平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上文中已经计算出1995年至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与GDP绘制成图为:

图2 全要素生产率与真实GDP的趋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到全要素生产率与GDP没有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而波动,GDP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

下面将全要素生产率(1995年-2013年)与GDP(1995年-2013年)做拟合回归从数量上检验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

本文将真实GDP原始数据取对数并做一阶差分,消除GDP数据的趋势性;为了保持一致也将全要素生产率取对数并做一阶差分,其经济学意义为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

GDP的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回归结果为:

表2 GDP的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回归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到T统计量的值为3.290,其相伴概率为0.0046小于0.05,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技术水平的增长确实会带来GDP的增长。

但同时也发现R2仅为0.403,这说明技术水平对GDP的贡献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技术水平的贡献比例比较低。

还要注意到D-W检验的值为0.453,接近于0,这意味着该方程存在严重的正自相关性。虽然从纯计量学的角度看这似乎说明这次拟合回归并不正确,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却是合理的,即上一期技术水平的进步对本期应该造成影响。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本文可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在中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并无显著影响,其原因是在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分裂开的,通过证券市场等虚拟领域所融资金并没有运用到实体经济中;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体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无法在资本市场中及时反映出来。

这可能与很多人的直观感受不同,毕竟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确实伴随着虚拟经济的火爆,但这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一种错觉。2014年中国实体经济下行,但股票、债券市场却形势大好,便是最好的反例。

第二,在中国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也不是很高,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技术水平的贡献比例比较低。

这一现象与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技术进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相违背的。

第三,通过回归检验可以发现技术进步较虚拟经济发展来说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些。

[1]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

[2]李正辉,王红云.虚拟经济规模总量测度指标的适应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

[3]刘传哲,马铮,陈慕华.我国虚拟经济综合指数编制初探[J].统计与决策,2014

[4]秦腾,陈曦,张铁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商业时代,2014

[5]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J].科学研究,2009

[6]张少华,蒋伟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J].统计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技术水平生产率实体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决策(2022年7期)2022-08-04 09:24:20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兰台世界(2017年15期)2017-08-29 14:56:05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6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
现代冶金(2015年4期)2015-02-06 0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