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家

2015-01-09 07:09牧阳
女友·花园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画师植物建筑

牧阳

公式、材料、元素 or线条、色彩、形象,寻找规律 or跳脱规律,客观严谨or 感性飞扬……长久以来,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是如此的明显,但现在,一群既科学又艺术的人出现了,他们可以既是植物分类学家又是画家,既是计算机程序员又是建筑设计师,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摄影师……他们重新划分了科学和艺术的界限,甚至将其消弭。

TIPS

怎样开始学植物科学画?

选一本你最感兴趣的植物图谱,逐页临摹。

植物画师:还原草木的灵魂 

果壳网上有人提问:在摄影技术已经如此普及的时代,为什么手绘动植物之类的科学绘画还在流行?植物画师给出的答案是,“人手绘出的线条,不仅画出植物的外表,更要还原它们的灵魂”。

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4楼见到孙英宝的时候,他正在一张A4大小的硫酸纸上描“黑点”,这些黑点将最终组成楼梯草的雌花序、雄茎、雄花茎苞片、雌花蕊等,他的身边还有一台显微镜、一支铅笔和一支“小钢笔”,这就是他完成画作的全部工具。懂植物分类、会解剖植物、会画画是成为植物科学画师必备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国内目前像孙英宝这样的植物科学画师只有十几位。

无限靠近它的美

说起植物绘画,达·芬奇1478年画在圣母发间的花儿已是经典。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地区的画家们都是精湛的画花人,只不过那时花是点缀,并非主角。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欧洲人对植物科学兴趣渐浓。画家、科学家、探险家、传教士都能动手画下植物新种,并开始用美丽的植物绘画装饰室内。

1779年,伦敦人威廉·柯蒂斯创建伦敦植物园,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城市自然的书《伦敦植物》。1787年,他与英国皇家植物园合作出版《柯蒂斯植物学杂志》,这本杂志以手工着色的铜板植物画闻名,源源不断地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植物科学插画。在国内某植物标本资料室内依然保存着这本当年全世界最美的杂志,虽然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但《柯蒂斯植物学杂志》里的插图依然鲜艳。细看每一种植物,由画家细致线描再施以淡彩,不知花费多少工夫。这些精心记录的自然美,凝固的不仅是植物学知识,还有欧洲人三百年的风尚。

几百年以来,植物绘画师一直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职业植物画师孙英宝笔下,植物以精确为美,对外表精准的还原,才能捕捉到其内在美丽的灵魂。

和普通植物插画师 “什么好看就画什么”的随性不同,孙英宝强调,“植物科学画是紧跟着植物分类走的。”所以,植物分类学是孙英宝成为画师之前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有的画师只画一种植物,比如中科院植物所有专门画苔藓的老师,一画就是十几年。另外,对于花序、雄蕊苞片、叶片上的绒毛等等一株植物所具备的元素,画师不能跨越真实,只能借助肉眼和显微镜还原。“植物本来就那么神秘莫测,画师能做的只是无限靠近它的美。”孙英宝这样定义这份工作。

精准和写意之间的艺术

已经画了近二十年植物的孙英宝在面对新的植物“模特”时,仍保持着初学者的谨慎。拿楼梯草来说,在外行看来,用两条平行线就能画出的花茎,在孙英宝这里却得经过五六道工序。首先得取一部分花茎解剖,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内部结构,再用0.3粗细的HB自动铅笔作画,之后标上长和宽的比例尺,最后再进行校对。楼梯草叶片上的每根绒毛都不能错位,花亭上的每处褶皱都不能忽略。如果解剖一段花茎,它的内部结构不够清晰,就得解剖好几段。

怎样在精准和写意之间寻找植物之美,是孙英宝每次画画时都要推敲再三的问题。在植物科学画师看来,他们的画笔胜过几千万像素的单反相机,相机只能捕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想要把发芽期、花期等不同时期的特征摆在一起,或是展现放大400倍的苔藓上的绒毛这些微观细节,都得靠他们的画笔。

孙英宝刚刚完成了《手绘濒危植物》丛书,自从植物手绘的小清新之风流行起来后,孙英宝也成了手绘界的名人。但是多数人找他学艺的人连最基础的“描图谱”作业都没有交回来,更别说解剖、描绘花蕊这样琐细的活了。对于孙英宝来说,收个耐心的徒弟,是眼下自己最迫切的愿望。

算法建筑设计师:住在装置艺术里

当年勒·柯布西耶所倡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成了当今城市的庞大主体。在大规模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钢筋水泥森林里的蜂巢式房间,却总让人联想起禁锢灵魂的小匣子。在华汇设计北京分公司的建筑设计师王鹿鸣眼里,建筑的形态可以是有弧度的、如流水状的、柔美的……总之,建筑既要赏心悦目,居住其中的人又能感受到来自自然光线、微风、温暖气流的潆绕。如何把这种如装置艺术般的设计变为现实,“算法建筑”给了我们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炫美精准的艺术

在城镇上风处的15亩地上,建造一座280层的超高层建筑,要求外立面最大程度地自然采光,但不影响散热、通风和视线。现在有三种设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建筑师靠直觉交出一份设计任务书,接下来便投身于一堆图纸之中;或是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它会告诉你一堆符合逻辑的设计方案;还有一种方法,也就是王鹿鸣使用的方法——利用智能算法,结合数据,不断优化、精确设计方案,比如穹顶状曲面的垂直切线、177层外立面窗户开阖的角度等等。王鹿鸣要做的,是选择一个更符合人类居住习惯的最佳方案,这就是“算法建筑”(Algorithmic Architecture),即利用人脑的设计和计算机演算大量参数来确定结构的最优形状的过程。设计师将该建筑的限制条件与参数纳入考量范围,人机互动会计算出最理想的建筑形态。endprint

这类建筑的外形,往往是分形,折叠、褶皱等看似没有规律的精妙几何体。在普通人眼里,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大又炫美的装置艺术。每一处建筑功能、每一个角落的采光效果和视线、每一层楼的附体弧度,在设计师的精准把控下,最大程度地结合自然的地理优势,并且照顾到居住者的感受;人们从工作区走到休闲区,上楼或者下楼,从任何角度都可以享受到自然光线和室外景观——在专业建筑师王鹿鸣眼里,这才是符合人性的建筑形态。

城市树精灵

2014年下半年,德国施瓦本格明德园艺展览馆的图片在网上走红。展览馆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花生壳与蜂巢的混合物。要不是有计算化设计与机器化制造技术,这座看似装置艺术的“怪”建筑肯定造不出来。因为它在没有梁柱支撑的情况下,搭出了漂亮的薄壁屋顶,而且使用了最少的木质材料,并且给予了人们完美的视觉体验及空间舒适感,在王鹿鸣看来,这就是“算法建筑”在现实中的美好体现。

每位建筑师对“算法建筑”的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王鹿鸣的理解理性和感性交织:“一个建筑物所承载的意义太多”,包括建筑师自己的对美的体验与捕捉力、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挣脱出勒·柯布西耶所倡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桎梏,开始思考如何设计出既有无限创意又炫美的建筑,不仅让建筑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更要包容更多的元素。

在王鹿鸣的作品中,任何材料都可以成为设计元素,比如光、绳索、树等等。她曾经设计过一个“树精灵”概念作品,这是一个兼具建筑元素和艺术气息的装置作品,王鹿鸣在一片树林中装置了可以发光的“精灵”,这些“精灵”借由无线通讯技术跟每一位路人互动——听上去就像是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里面的萌树人一样。

未来,王鹿鸣希望能够在国内推广这种兼具了艺术与实用的美好建筑。对于在荷兰著名的事务所UNstudio工作过多年的王鹿鸣来说,先锋的科技正在将建筑带入现实的艺术理想国。

TIPS 

怎样感受建筑中的艺术?

不同的材料会给你不同的感觉,每一块砖都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木头温暖、玻璃轻盈、砖石朴实有雕塑感……你不仅仅需要用眼睛去看,还需要用手去触摸感受它们的质感,体会一下设计师使用这种材料想给你表达什么样的一种爱意。

星体摄影师:跟小行星赛跑

只有试过彻夜等待小行星出现的兴奋,体会过黑暗之中的细微变化,目睹过稍纵即逝的流星,看见过璀璨的银河,才能体会到宇宙的大美。

在国内一水儿的星体拍摄爱好者里,朱进是唯一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行星的天体专家。对于他来说,到全球各地的观星点去捕捉来自宇宙苍穹之外的小行星身影,是一件迷人的事。在摄影界走红之前,他一直待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天体,研究课题包括防止小行星撞上地球。酷炫的背景让朱进成了国内拍摄小行星者中真正的专家,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专业。平时他还要抽空给民间摄影爱好者普及知识,让他们相信自己捕捉到的UFO、超新星爆发其实只是发光的风筝或者飞机,甚至是人们放的孔明灯。

追逐宇宙的大美

在朱进的办公桌上,摊满了各种各样的天文书籍、地球仪、月球仪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天文模型。一边的地上平常会堆放着双肩背、登山鞋或运动鞋,还有望远镜、照相机、三脚架等装备,随时可以出发去追星。网上有人这样形容朱进的办公室:“什么时候都像刚从外地回来,或者正要出发去外地的样子。”

2013年3月,一颗编号为C/2011 L4的非周期大彗星过近日点,引发了国内星体爱好者们的强烈兴趣,作为资深“追星族”的朱进自然不会错过。3月10日中午,朱进抵达云南丽江高美古观测基地,但天不作美,尽管已经到达了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地,因受到雾霾影响,他仍未能观测到这颗彗星。3月12日,在从丽江回北京的飞机上,朱进特地提前挑选了左侧靠窗的座位,准备在飞机上拍下这颗彗星的照片。没有想到的是,太阳刚刚沉入地平线不久,机长就开始广播“飞机过半小时就要降落”。这趟航班居然比预计的到达时间早了一个小时落地,导致朱进错过了拍摄时间。3月13日,朱进又和一批天文爱好者一起驱车赶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终于在日落之后在海拔900米的山顶拍到了这颗彗星。

朱进在微博上上传了这次拍摄的彗星照片,微博上的十几万粉丝全程关注了这场追星之旅。不少网友在评论中感谢朱进让自己参与到这次与宇宙苍穹来客的邂逅之旅。朱进觉得,靠微博来体验追星过程是不够过瘾的,只有试过彻夜等待星体出现的兴奋,体会过黑暗之中的细微变化,目睹过稍纵即逝的流星,看见过璀璨的银河,才能体会到宇宙的大美。

在黑夜里抬起头

“想学天体摄影,不用犹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黑夜里抬起头。”对于每个表现出对天体摄影或天文表现出兴趣的普通人,朱进都会热心的鼓动对方。“在城市观天象其实很简单,赶上好天驱车到郊区,找个高点儿的地方,就能感受星空中灿灿星河的浩瀚和美丽。”

朱进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全部都是各种天文现象的预告,和拍摄各种天文景象的信息,他既用专业的科学知识为众人解读,也用镜头和快门为大家捕捉,有关天文,朱进用又科学又美学的视角,比旁人总是看得更透一点。

深谙星空之美的朱进最希望都市人,晚上能多抬头看看星星。在朱进看来,天文是最不关心地球上现实生活的学科。多看看星星,能够让人多点超脱现实的轻松,多点孩子般的天真气息。

TIPS 

怎样拍摄星空?

做好前期准备,包括查天气、查星图(看月出月落时间等,月光对星空的拍摄影响非常大。有月亮时地面会被照得很亮)、准备食物、准备御寒衣物、野外准备好手电、准备好单反相机+广角镜头、三脚架、快门线等器材。最后一点,千万别半途睡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师植物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萌娃遇上插画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