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华
【摘要】在我国语文这门学科一向被认为是德育的辅助工具,它不仅肩负着教学生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使命,而且对于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语文的社会教化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要求 高中语文教育 价值观念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3-01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十分重要,它是教好小学数学课的关键。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如下几点思考,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注重导入的艺术,重在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设疑导入,利用小学生年龄特点,好奇心很强,采用设疑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力集中,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借教具,构建“愉”、“悦”情感,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还根据授课内容采用直接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
二、注重“质疑”,重在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重视教师提问题,更要注重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提问题来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一方面给学生创设质疑氛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然,“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所以问题设计一定要揭示深刻的数学思想或有用的数学方法,保证质疑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更好的发挥教材的功能
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缩写的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教案,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体现数学的思维特点,比如:讲乘法口算的算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竖式乘法,那么在学这两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互相渗透学法,在口算算理中渗透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中渗透口算算理,使各部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并且培养了分析应用的能力。再比如:口算是估算的基础,如何将口算应用到估算中,口算的熟练将直接导致估算的计算,在教学中注意将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将对估算计算有很直接的作用,学生也体会到口算的重要,激发学生提高口算速度的兴趣。
四、依据教材突破教材
教材中有些内容教材编写者考虑知识的循序渐进及篇幅的长短,将有些联系很紧密的知识点人为的分开,比如:认识几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八分之一,那么八分之二就是这样的两份,学生很容易理解。一节课解决的问题,非要分两节课来学,既不能将知识普通,又浪费了时间,大可不必。
只有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我们才能驾驭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不会变成教材的奴隶,而成为教材的主人。
五、课本中的难题是学生质疑的好帮手——抓难题的关键为突破口
许多教师认为课本中的难题学生不会做,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这样收效非常差。一方面他没有带着问题听,感觉泛泛而谈,也许就出现我讲了学生还是不会做的局面。另一方面给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反正老师要讲,动不动脑子无所谓,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不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难题一定让学生先做,不是故意刁难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难点,而后在教师讲解时引起注意,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做会了一道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个难点问题,掌握了一种方法。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要剖析难点的一般规律,不能就题论题,在讲解了一道题后,让学生明白这一类题的解法。在教学中我体会这也是提高学生成绩既有效又节省时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