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内审结果探究及变革

2015-01-09 23:28程晓芳
商场现代化 2014年31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变革

摘 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外部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多地引发了对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思考,目前大多的视角都停留在了如何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却渐渐忽略了对审计结果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重新审视了内部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概念,结合当前工作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重新界定内部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概念,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更好服务。

关键词: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变革

一、引言

2014年7月27日,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责任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继2010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颁布后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事件和里程碑。其中《实施细则》对各有关方面如何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了明确规定。这一系列举措也将同时推动内部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及其审计结果的运用。但是对什么是审计结果这个较为本源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在开展内部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越来越让审计实践工作者们认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概念有作进一步界定、分析和研究的必要。因为只有不断地完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的运用之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二、审计结果的传统内涵

对于审计结果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的限定或权威性的阐述。结果的一般定义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因此目前存在的普遍观点认为,审计活动虽然不是生产物质产品,但它同样是有“产品”的,即“审计报告”,甚而更狭义的理解便是审计报告中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价及建议。

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传统内涵也可见一斑,见规定第三十九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从这些文字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目前基本上是指审计报告。

但是如果把审计工作也看作是一种生产过程,那么作为它产品的审计报告作为生产结果,是不是过于片面,我们认为有了产品,还应该有产品介绍及产品使用说明书,这样才能让产品使用者更正确地使用它。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审计结果就是指审计报告这一传统观念。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1.审计报告的敏感度与责任度

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审计对象是“人”,而且往往是本单位重要部门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审计的内容是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其审计报告不同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它的内容既针对“领导干部”,也针对“经济责任”,着重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的經济指标完成情况,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作出重大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根据《规定》第三十九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因此审计报告的意义不仅仅是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且还是考核和提拔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的证明材料之一,被审计领导干部对报告提出问题高度敏感也是情理之中的。

2.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诸多影响因素

现实存在的种种因素如审计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力量的组织形式、审计业务的管理等诸多因素都将对审计工作的完全客观性及公正性产生影响,直至最后形成的报告。

(1)部门负责人的影响因素

目前大多内审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都是任后审计,即便是任前审计,也会因为审计负责人与本单位的中层干部都是任期相同或相近,换言之,相同间隔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在随着任期在更换,对每次项目审计的业务能力、责任意识、审计方案乃至审计力量的组织形式都会不同,审计的深度或审计报告的风格自然也会不同,这种因素的存在甚至会造成这样畸形的结果,即同一家被审计单位的前任与后任在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因为换了不同的审计方案、审计要求,做出了完全不同评价的审计报告,也许前者还是充满赞溢之辞,后者却是问题诸多。这对于被审计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会对审计的公正性产生质疑,给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

(2)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会对由于重大政策变化引起的财务状态变化做重点披露,审计工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原先并没有认为是严重的问题显现出来了,这就象先后拿了两把不同刻度的尺子来丈量,即便是同一物体,得出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

(3)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在不断的发展及摸索中,审计政策及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及摸索,审计队伍也在变化中,审计报告的深度及力度势必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只以最终的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来运用,不利于干部履职情况的纵向比较。这意味着衡量尺度的计量单位变化了,履职能力的“高”“矮”怎么能比较得出来。当一份审计报告放到被审计人面前,被审计人发现自己比前任更尽职,但前任的审计报告写得花团锦簇,自己却问题百出,自然会对审计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4)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

审计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理论上认为,随着审计规模的扩大、审计要求的提高,审计成本会不断增加。如果要绝对保证审计结果的精确,审计成本可以大到没有上限,而审计工作的收益却是有限度的。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预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序经常由于审计成本的制约而不得不放弃执行。因此可以这样说,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审计成本主要由人员配给及审计时间等因素决定,人员配给及审计时间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审计报告的深度与力度。人员和时间越到位,审计深度自然越到位,相反如果严重不足,审计报告自然也是走过场式的报告。如果只重视完成的审计项目的数量,而忽略审计成本的恰当性,进而产生“前脚审计没问题,后脚被审人出事”等屡见不鲜的事情。

(5)审计地位的影响因素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是同级审,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本身承受的压力就较大,如果本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不同,审计部门的地位不同,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影响不同,对最后的审计报告影响力也自然不同。

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概念变革

1.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知,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这要需要我们的审计人员本着更大的责任心去做好这项工作。但因为现实存在的上述种种影响因素,给这项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及公平性带来困难。

《规定》第三十三条要求:“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的客观公正及实事求是性,是审计的立身之本。所以只单纯地将审计报告做为它的审计结果,而脱离审计报告产生的背景、条件及要求,将让我们的审计结果过于单薄与片面,引发很多审计风险,其中最大的审计风险便是反映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职情况不够客观公正。

2.概念变革

(1)运用SOWT分析法分析内审的经济责任审计

自身优势S(strengths):(1)对所审的单位情况较为熟悉,比较容易深入并熟悉审计对象,较易发现问题。(2)常常会在相同间隔时间审计同一个单位,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纵向的评估比较。

自身劣势W(weaknesses):(1)与被审计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个人关系、领导层意识、内部政策等审计环境影响较大,易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2)审计力量有限,多数处于超负核运转状态,易影响审计质量;(3)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健全空间较大。

外部机遇O(opportunities):国家对反腐倡廉的重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与要求在同步增长。

威协T(threats):随着国民法制意识、被审计对象的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SWOT分析法,可以看出内审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其生存的机遇与威胁,如何更好地发展内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结果作为审计工作产品,如何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更好的发挥产品的利用价值,是发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着眼点。

(2)概念变革

因此相对于其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更应该是个多维概念,审计环境、审计力量、审计条件、审计方案都应该作为审计结果呈现给审计结果利用单位,这样一方面对于审计结果利用单位有一个全貌概念,能对审计结论产生的环境及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对审计部门也是一种监督,减少了走过场审计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建议向审计结果使用者提供一个多元及多维的审计结果,即不仅仅提供审计报告,还应以简表及附件形式向审计结果使用者提供审计环境、审计力量、审计条件、审计方案、审计问题存续时间分析等重要信息。

初步建议设计这样一份清单,经审计部门填写后与审计报告一起做为审计结果文档提交给相关部门作为审计结果。

其中审计问题存续时间分析应表明所查问题的存续时间,是被审计经济责任人任职前就存在的,还是任职以后才产生的。

扩展审计结果内涵,让审计结果立体多维化的变革意义主要有:

①扩大审计结果的外延,可以让审计结果利用单位更清楚审计报告产生的背景、条件及要求,对干部的履职情况及能力有一个更立体的认识。

②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与成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③避免在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现象。

④在实施审计监督的同时,对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也是一个监督,能够更清楚地判断审计报告的科学性,也是对以前报告的再次审视。

⑤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为干部选任提供更加客觀公正的依据。

⑥能够适应审计不断发展的态势,让审计结果的使用者有一个动态与全局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审计研究,2007(1):10-14.

[2]田朝辉.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制约因素分析.中国审计,2004(16):59-60.

[3]孙春显.试论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山东审计,2002(增刊2):28.

[4]王谦华.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发挥审计应有功效.中国审计,2002(5):28-29.

[5]钱世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6]黄溶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发现与问责悖论.中国软科学,2012(5):182-192.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变革
变革开始了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再思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