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颜延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
王 旭 颜延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取迎香、上迎香、列缺、印堂、合谷、足三里治疗,药物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加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3.3%)高于药物组(86.6%)。结论: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变应性鼻炎 通利鼻窍 针刺疗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笔者运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并设药物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鼻鼽的诊断标准。采用计算机SAS程序模拟产生随机数,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26.67岁;病程1~20年,其中1~5年14例,6~10年5例,11~20年11例。药物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9~43岁,平均年龄28.07岁;病程1~18年,其中1~5年12例,6~10年9例,11~20年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1 针刺组 取穴:迎香,上迎香,列缺,印堂,合谷,足三里。操作方法:各穴常规消毒后,迎香朝鼻根方向平刺1寸左右,印堂朝鼻根方向平刺0.5~0.8寸,列缺朝肘部方向平刺1寸左右,合谷、足三里垂直进针,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起针后常规按压针孔。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2.2 药物组 予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每日1次;加布地奈德喷鼻剂喷双鼻孔,每喷64μg,每次每鼻孔1喷,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
2组均在3个疗程结束时统计疗效。
3.1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3.1.1 症状评分标准 喷嚏:每次连续3~5个为1分,6~10个为2分,10个以上为3分;每日擤鼻次数:1~5次为1分,6~10次为2分,10次以上为3分;鼻塞: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为1分,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为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鼻痒:间断鼻痒为1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分,蚁行感难忍为3分。
3.1.2 体征评分标准 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为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 (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为2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为3分。
3.2 疗效标准 症状体征记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65%为显效,65%~25%为有效,<25为无效。
3.3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针刺组、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西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变应原特异性IgE附着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激活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组胺及白三烯等介质,从而刺激鼻黏膜引发一系列症状[1]。肥大细胞诱导嗜碱细胞、T细胞和嗜酸细胞聚集于变态炎症发生部位[2],促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在AR患者中,肥大细胞可通过一定通道进行自身激活,产生自我放大效应[3]。除此之外,组胺在AR发病的多个环节起主导作用,当受到创伤和抗原抗体反应等外界刺激后,以活化的形式释放出细胞外,参与炎症反应[4]。
氯雷他定属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能有效地抑制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和痒感,从而有效地缓解鼻溢、喷嚏和鼻痒。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及皮疹等。布地奈德属于第2代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炎抗水肿,通过降低鼻腔黏膜的炎性反应程度来缓解患者的症状[5]。但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出现鼻干燥、涕中带血、嗜睡等不良反应。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而致。本次研究采用针刺治疗,选穴少而精,局部取迎香、上迎香,可疏通肺气,通利鼻窍,减轻鼻黏膜水肿,治标缓解症状;列缺,手太阴经络穴,可开宣肺气,通鼻窍;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一络通二经;合谷,手阳明经原穴,疏风解表,宣肺通窍;印堂为督脉穴,振奋阳气;脾虚而致肺气不足,发为本病,取足三里益气健脾。诸穴相配,可扶正祛邪,通利鼻窍。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且针刺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组。与药物相比,针灸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此法最大特点是取穴少,痛苦小,见效快,易根治,操作简便易行,宜推广应用。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尚未标准化,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筛选出一组少而精的穴位,使得针灸在治疗该病时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也更加有利于此类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
[1] Miescher SM,Vogel M.Molecular aspects of allergy. Mol Aspects Med,2002,23(6):413
[2] Pawankar R.Mast cells in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Chem Immunol Allergy,2005,87:111 [3] Prussin C,Metcalfe DD.5.IgE,mast cells,basophils,and eosinophil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7(2Suppl):450
[4] 张罗,韩德民,顾之燕.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药理学(一):组胺、组胺受体和抗组胺药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1):61
[5] 张罗,周兵,韩德民,等.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1):67
R765.210.5
A
1672-397X(2015)01-0055-02
王旭(1975-),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耳鼻喉科专业。
颜延凤,389831311@qq.com
2014-07-18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