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王赛 文/摄
与时代并进 拓产业发展新思路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即将召开
本刊记者_王赛 文/摄
榆林当地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产品时尚度明显提升。
作为优质羊毛原材料和羊毛防寒服的产地,陕西省榆林市汇聚了众多以此为发展基业的传统服装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之下,榆林服装产业该如何找到防寒服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此,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于9月3日在陕西榆林石油宾馆共同主办“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初到榆林,人们对于这里的亲切感往往来自这座城市淳朴的乡音与好客之情;对于榆林羊毛防寒服的认同感,则来自当地产业的专注态度与责任心。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西北最北部,东临黄河,遥望山西,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的大市。依托羊毛绒及其他毛绒资源,当地企业以羊毛、驼绒、牦牛绒为填充物设计开发的各类防寒服等系列产品,远销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中,羊毛防寒服产品销售额占同类产品75%左右。地方产业得到集中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等一批知名品牌。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长有介绍,当地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舍饲养羊,推动羊子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羊毛产量达6000多吨,山羊绒产量达2000多吨。优质的原料供应为当地防寒服产业提供了充足资源条件。
榆林当地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羊毛羊绒产品的生产可以追溯到明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榆林就独创全国新一代独创羊毛防寒服,伴随登山队员登顶珠峰。本着对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技术的不断变革创新,榆林将羊毛防寒服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2013年,榆林市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称号。
作为榆林羊毛服装产业二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会安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道,“我见证了产业兴盛时的辉煌,也看到了体制结构不完善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民营服装企业涌现并快速成长,形成了榆林服装产业规模,扩大了榆林防寒服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从原材料的出口到高端防寒服的加工制造,榆林在中国毛纺工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也在寻找新的动力。
“在榆林,防寒服生产企业、专业户达3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近20亿元。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课题,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陈会安如是说。
如今,“互联网+”广泛地影响了服装产业的发展。不论是企业生产研发还是商业模式的调整,都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在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志宏看来,“互联网是一种工具,而互联网思维则是贯穿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他举例说,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并不是发展电子商务那么简单,而是可以拓宽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后期销售数据跟踪与分析等全方位。“一件衣服定价多少消费者乐意买,看看销售数据统计就能了解;哪些产品的版型更畅销,大数据分析可以指导企业做更明确的生产设计规划,避免产生库存。”
然而,在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榆林防寒服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陈会安介绍,虽然榆林的产业起步早,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缺乏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长线产品的调整及转化的经营机制问题,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与此同时,来自外界的竞争以及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也在影响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互联网时代,榆林防寒服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在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品牌营销等诸多方面加快脚步。
互联网正在不断发展,当地企业家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而在推动防寒服革命,促进榆林产业结构的提升上,当地产业发展仍需更全面地规划与部署。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发展还需更多的新思路。
9月2~4日,榆林市羊毛绒产业博览会期间,将对当地产品进行全方位展览展示,还将举办一场关注当地防寒服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的专业论坛。来自传统企业、电商领域和高校的优秀企业家、学者将就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展开讨论,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据主办方介绍,省内外10多家服装经销商、企业家、设计师代表还将与榆林的4家重点企业代表签订商贸协定、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当地产业在产品设计研发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问题困扰着服装行业,而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希望加快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消费环境等的认识,从专业的角度寻求直接有效的转型途径。当然,产业的转型发展不是一劳永逸,而需要更加主动和深入的摸索和探讨。
想必在即将举办的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企业代表们的思维碰撞,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的“互联网+”理论分享将激发出更多火花与灵感,为榆林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