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2015-01-09 18:53:14董茜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东乡族临夏州体育项目

董茜

(兰州文理学院 社会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董茜

(兰州文理学院 社会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介绍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战争、宗教等因素及其娱乐、健身、竞技、民族和艺术性等特征,探析了发展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对策。

临夏回族自治州;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 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形式

1.1表演项目

夺腰刀夺腰刀是保安族特色体育项目。夺腰刀的整个过程伴有摔、拧、绊、擒、摸、打跟头、翻巴郎、滚蛋蛋等动作。该运动主要由比试刀、挑选对手、藏刀、窥测刀、夺刀五部分组成。

拔棍拔棍源于东乡族牧童放羊时的夺鞭杆,拔棍时,两人对面伸腿坐地,双脚相蹬,拿一根结实的木棍横在中间,用双手紧握木棍,两人用力往自己怀中拔棍,只要把对方臀部拔离地面,即判为获胜。

耍火把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天黑之后,各村庄的年轻人手持麦草扎成的火把,跑出山庄,奔向山头,火把在夜间排成长龙,极其壮观。

1.2水上项目

夹木过河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主要聚居在黄河上游或中上游流域的沿河地带,长期的伐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实用的夹木过河、骑木划水的体育活动。参赛者每人腋下夹着一根木头,比赛开始,参赛者一手固定木头,另外一只手用力向前滑水,先到达对岸者为胜。

牛羊皮筏子竞渡用自制的牛皮袋、羊皮袋、羊皮筏子泅渡河流,载人运货,农闲时开展竞赛。单人用一个羊皮袋泅渡称为“单抱”;两人用一个牛皮袋泅渡称为“双乘”;多人竞渡使用羊皮筏子。

1.3竞技项目

甩抛尕“甩抛尕”最初是为阻止牛、马、羊等乱跑而形成的体育活动。抛尕长5尺,由牛毛线织成的拇指般粗的绳子制成,布窝子内放入鸡蛋大小的石子,比赛时,将绳子的一端套在中指上,另一端折叠起来,依靠甩动的惯性将布窝子中的石子抛出击中目标。评判胜负一是看谁抛得远,二是看同一距离谁能击准目标。

踏脚踏脚如同足球一样,用脚不用手,可一人对一人,也可二人对四人等。其基本的动作是平踏、跛脚、背脚、连环转、飞脚等。

木球木球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1]。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

1.4骑射项目

赛马东乡语叫赛模勒,一般在婚礼宴席末举行,由前来贺喜的青年人和新郎进行赛马,为婚礼增添欢乐气氛。如今变为大型赛马会,每逢盛大节日、冬闲季节时举行,比赛形式有耐力赛马、速度赛马、花样赛马、骑马射箭、飞马拾银等。

射箭在冬闲的时间,保安族、撒拉族的青壮年男子经常开展射箭运动,用劈开的竹竿制作成长4尺左右,两三片扎成一股、两端套有水牛角和几根牛筋拧为弓绳的弓,长三角形铁制的箭头和箭身,进行射程200 m的射箭比赛,射准次数多的判为获胜。

1.5游艺项目

击三连石“击三连石”是东乡族先民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采用的一种进攻方式,即一手拿三石,当第一石不中连续投掷第二、第三石,使被击者防不胜防。如今人们就将战时所用的“三连石”用于体育训练和比赛。

当尕达至拿杜流行在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群众中,汉语名为“打土块仗”,是模仿战斗而创造的游戏。一般选择在小山头或一个地垄进行。游戏开始以后,双方立即互掷土块,你争我夺,你进我退,打得十分紧张,一直到一方守不住退却,进了自己村子,才偃旗息鼓,握手言欢。

1.6竞力项目

抱石头抱石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比赛者将重100~150 kg的石头捧起,从腋下移到背上,在规定范围内抱石头走,以走圈数多者为胜。

绊跤绊跤是回族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两人身着摔跤衣,在10 m×10 m的比赛场地上互摔,以把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规则得1~3分,以得分多者为胜。

大象拔河比赛由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索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绳索经胸腹从裆下穿过,用力拖动绳索向前,将绳索标记拉过界为胜,比赛可采用淘汰制或循环制。

除上述项目外,临夏州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回族掼牛、拔腰、方棋、游泳,保安族打五枪、抹旗、木质响铃操、塔石纳特,东乡族一马三箭、吉咕杜、荡秋千、踢毛牙、秋千,撒拉族赛瓦、打日斗来、打石靶、巴勒包、木瓦,土族放木排,藏族拉棍、举皮带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

2 临夏州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

2.1地理环境因素

临夏州在地貌上涵盖了平原、高山、丘陵、山地等基本形态[2]。在这块多样性的区域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大自然的赋予造化、民族演进、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使黄土高原区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自然地选择富有黄土地色彩的民族体育项目。新中国成立前,临夏州交通闭塞,民众主要聚居在黄河上游沿岸,东有洮河、南有广通河、北有黄河,临近河道的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使用自制的牛皮袋、羊皮袋筏子泅渡黄河、载人运货,而后演变为牛羊皮筏竞渡、夹木过渡、人牛泅渡等特色项目。

2.2生产生活因素

临夏州趋向于山地麦作农耕经济,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体育。“当尕达至拿杜”意为打土块仗,多在麦收以后犁地的时间里进行,用黄土块相互对掷、奔跑跳跃,凸显出黄土地的民族体育色彩。另外,拔棍、夺腰刀、甩抛尕、掼牛、打五枪、武术、抱石头等,至今广泛开展于田间地头,趋向于体力积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参加者勇猛彪悍、坚强不屈的民族气概。

2.3宗教信仰因素

贺兰山下有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是一个以尚武著称的民族,习武乃是一种圣行,每逢开斋、古尔邦、圣纪三大节日,都要举行膜拜健身、西夏拳术、弹腿、绊跤、射箭等体育活动。此外,在藏族和土族中流传的“祭鄂博”蕴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喇嘛念完经,祭祀的人们穿上新衣登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登山运动;祭祀之后,年轻人相约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诸如大象拔河、赛马、角力、射箭,意为迎接喜神。

2.4战争因素

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变化与战争军事活动有关。以东乡族为例,自元明以来,东乡地区作为河州的一部分,是各种色目人和蒙古人的主要屯田之一。他们共同组成屯戍军,过着“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生活,逐渐纳入当地社会生活的行程。赛马、摔跤、射箭、击三连石、一马三箭等活动是先民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采用的进攻方式,历经时代变迁,长期同化、移植、吸收发展后,逐渐成为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3 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3.1娱乐性与健身性

随着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生活,通过愉快而健康的民族体育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农牧民的追求目标。回族木球、打抛俩,保安族夺腰刀,东乡族拔棍,藏族大象拔河、举皮带等项目,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以独特的魅力和娱乐健身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3.2竞技性与艺术性

体力、智力的竞技性比试是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竞争意识的体现,集对抗性、技巧性、趣味性于一体,有的体育项目只要加以改造,强化其竞技性,完善其比赛规则就可作为竞技项目加以推广,诸如武术、木球、赛马、摔跤、大象拔河、抱石头等项目,竞争激烈,追求力量、速度,经完善后,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成为各民族乐于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性表现在:第一层面直接表现出美学因素的内容,例如体育舞蹈、耍火把、秋千与歌舞同场竞技,使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和体验美;第二层面间接地表现出美学因素,如射箭、赛马呈现出技术娴熟的美感;第三层面折射出美学因素,如踏脚、抱石头这类活动直观上给人是野性的力量美,可从中品味出人体力量的美感;“花儿会”是民间的传统盛会,是体育活动与艺术完美地结合。

3.3民族性和宗教性

临夏州的体育活动始终保留着初创时的民族印迹。诸如夺腰刀、拔棍、射箭等体育项目,大多与民族传统节日结合在一起开展。从其活动形式和规则上看,因民族文化和性格特点,形成在技术上和动作上的不同风格,如回族绊跤、蒙古式搏克、维吾尔族切里西,虽都是摔跤,但比赛方式和规则差异很大,凸显出民族性特征。除此之外,民族体育始终发挥着信仰功能,这是民众维系且认同的重要价值,伊斯兰教祭祀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4 临夏州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4.1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多方参与

政府部门应加大保护和扶持的力度,促进民族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力量对临夏州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和价值评估;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统一场地、器材,完善规则,推向社会。政府应加强宣传,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及作用。

4.2开发民族体育旅游和文化内涵,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以东乡族、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开发体育旅游。牛、羊皮筏子竞渡可作为体育旅游项目加以推广;夺腰刀、拔棍可设置为观赏性体育项目;骑马、射箭列为游客参与性体育项目;木质响铃操可用于游客休闲健身的形式加以开发。

4.3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发展民族体育的竞技性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竞技性,制定出简单易行的竞赛规则,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传播。

[1] 薛锋,姚重军,王琳.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311—336.

[2] 陈青.西北民族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85.

On Minorities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DONG Qian

(Desect1ment of 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730010, China)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in characters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analyzes those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production and living,war,religion, as well sthe features of entertainment,bodybuilding,sports,ethnic and arts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characteristic

16711300(2015)01011603

20141030

董茜(1964—),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体育史学。

G812.47

A

猜你喜欢
东乡族临夏州体育项目
二次相遇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东乡族历史研究现状综论
东乡族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牡丹(2019年6期)2019-03-29 10:17:38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临夏州走访纪实
民生周刊(2018年11期)2018-07-30 08:28:28
论东乡族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
琴童(2017年10期)2017-10-31 07:48:25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