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
保护我们的“自然之肾”
文 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城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削弱。保护和科学利用城市湿地公园资源,成为大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誉为“自然之肾”的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郊野)公园已成为现代社会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提供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态、调节小气候、休闲娱乐、环保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多种服务功能。但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城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削弱,保护和科学利用城市湿地公园资源,成为大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地区是人类活动高度密集地区,城市化水平由1990年的73.40%增长到2000年的77.55%,到2010年为85.96%,目前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且仍在持续加速发展。湿地面积从20世纪60年代的1.2×105公顷减少至2006年的0.3×105公顷左右,最近10年间更是锐减了50%以上。
为了解北京市城市湿地(郊野)公园的利用情况,最近几年农工党北京市委“北京城市湿地(郊野)公园使用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对北京20个湿地公园及到访湿地公园的18岁以上居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城市湿地公园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公园使用不均衡,部分公园使用过度。北京市居民对北海公园、什刹海、陶然亭公园、龙潭湖公园、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颐和园、奥林匹克公园、怀柔水库、朝阳公园、圆明园、稻香湖湿地公园等位于主城区和近郊区交通方便、距离近的湿地公园游览的次数和频率均大大超过珍珠湖风景区、雁栖湖游乐园、野鸭湖湿地、金海湖风景区、十渡、青龙湖公园、十三陵水库、汉石桥湿地等位于远郊区县的湿地公园。由此可见,北京市目前湿地公园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近郊区的较为有名的公园,尤其是带有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文特点的综合型湿地公园,对于一些自然属性较为明显的湿地公园缺乏关注,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第二,时间利用上过度集中。目前由于受到工作时间上的限制,许多居民主要集中在黄金周和节假日出来旅游,常常导致一些公园人满为患,不仅为公园管理带来隐患,同时也未能给广大游客带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作用。与此同时,导致许多湿地公园在工作日期间的利用效率较低。
第三,湿地公园分布偏远,缺乏合理交通工具。根据调查,路上的行程时间成为制约湿地公园使用频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尚不知名的湿地(郊野)公园,由于位置偏远,常常导致资源闲置。
第四,公园服务设施不均衡,导致公园缺乏吸引力。目前北京市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城区和近郊区的湿地(郊野)公园上,投入了较多资金用于湿地公园的改善,但对于一些偏远、具有很高生态价值、科普价值的公园投入不够,未能达到服务游客和休闲娱乐的目的。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而城市湿地更被当作一种生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尤其是其休闲游憩服务价值逐渐成为都市人群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提升城市品牌、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加强湿地(郊野公园)在北京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地位,针对北京城市湿地(郊野)公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自然型湿地(郊野)公园旅游、休闲服务设施的投资,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科普价值,提高公园服务功能和吸引力。相对于北京城区和近郊区文化特色明显的综合型湿地(郊野公园),一些偏自然型的湿地(郊野)公园的利用效率较低,如汉石桥湿地公园、野鸭湖湿地公园、稻香湖湿地公园、金海湖湿地公园等。
第二,黄金周节假日不同类型湿地公园实行差别性的公园门票,鼓励城市居民到自然型的湿地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目前北京城区和近郊地区的一些公园在节假日常常人满为患,尤其在黄金周期间。为了分散这些公园的旅游压力,建议在节假日和黄金周期间,可以适当提高热门湿地公园的门票,降低自然(生态型)湿地公园的门票,分流城市公园湿地的旅游压力。
保护和科学利用城市湿地,已成为大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适当增加偏远湿地(郊野)公园的交通运输能力。建议在节假日黄金周期间,增加临时公交专线,吸引城市居民到这些湿地公园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目前,限制湿地公园利用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交通工具的缺乏,为此,节假日开通临时公共交通将有效地保证无车族的出门远行,提高偏远湿地公园的利用效率,并可适当分流城市湿地公园的接待压力。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