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在品德课堂穿行

2015-01-09 14:43赵敏君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诗歌情感

赵敏君

摘  要:将诗歌引入品德课堂,可依诗而入:立足儿童兴趣点,诵读诗歌入情境;基于学情认知点,吟唱诗歌激兴趣;把握情感共振点,吟诵诗歌触心弦。可傍诗而升:在情感萌动时,以诗导情;在情感隐性时,以诗激情;在情至高潮处,以诗蕴情。可以诗而结:用深情的诗歌打动人;用警示的诗歌勉励人;用励志的诗歌启迪人;用激昂的诗歌鼓舞人。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诗歌;情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0-0027-04

诗歌是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优美的诗歌音韵和谐,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不仅如此,诗歌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吟诵诗歌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净化孩子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品德教学中,将诗歌引入课堂,利用其震撼心灵的力量,能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波”,使学生的情感真实地流溢出来。

一、依诗而入——谱一曲优美的前奏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品德教学中,精彩的导入如桥梁,能引领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如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

1.立足儿童兴趣点,诵读诗歌入情境

吟诗导入是品德教学的有效方法,既可入情入境,引发情感共鸣,又能激发兴趣点,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上好品德课奏响成功的教学前奏。例如,教学《我们的地球》一课,教师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在课伊始,就出示一则生动有趣的儿童诗——《地球什么样》,让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舒缓地吟诵:“地球什么样?/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那蓝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那白色的地方,/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地球,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地球,载着我们在宇宙中飞翔……”此时,引人入胜的小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球的神奇美丽,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他们迅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

2.基于学情认知点,吟唱诗歌激兴趣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情认知点。”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把握学生的学情认知点,才能使品德教学有的放矢。例如,执教《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课前,我发现班里很多孩子会吟诵《明日歌》,于是,我就将诵读《明日歌》作为新课的导入。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异口同声地吟诵起诗歌——《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因为诗歌贴近孩子的口吻,为孩子所喜欢,所以每个人都吟诵得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诗歌的诵读,在无痕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3.把握情感共振点,吟诵诗歌触心弦

诗歌的情感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能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给人以心灵的洗涤、情感的震撼,进而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中,引发情感的共鸣,达到“教无痕”“学有趣”的境界。课前,我们可以利用诗歌营造一个“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磁场,让学生入情入味入心地诵读诗歌,诗歌便会如一阵暖风、一缕芳香,直达学生的心田。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将诗歌作为课前导入语,课件出示《家人的爱》,让学生深情地齐诵:“家人的爱是什么?/是一句轻轻的问候,/是一声暖暖的叮咛,/是一句严厉的责骂,/是一个紧紧的拥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是一件温暖的毛衣,/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是一阵清凉的风……”此时,琅琅上口的诗歌像一缕暖融融的春风,吹融了孩子们心中的情感,他们的脑海中不时涌现出父母关爱自己的温馨画面。诗歌的导入本身就是一种美,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家人细腻的爱。当各种爱汇合在一起时,就让一幅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永驻孩子心间。

二、傍诗而升——奏一段高亢的旋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曾这样说过。诗歌能开启学生的情感,引起共振共鸣。教师将不同的教学内容配上相应的诗歌,学生就会渐入情境,融入课堂。此时,富含情感的诗歌就像一个“情感场”,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带动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傍诗而升,为课堂奏一段高亢的主旋律。

1.以诗导情——在情感萌动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品德教学应注重情感的渗透,点燃情感的火花。在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在学生情感萌动时,适时以诗导情,让学生在吟诗中动之以情,从而叩开品德教学的情感大门。例如,执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随着教学的步步推进,学生虽然明白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领土,两岸人民企盼早日实现统一,但其情感只处于萌动状态。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情感浪花,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台湾同胞盼望早日回归祖国的心愿,教师将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引入课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先以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充满激情地配乐范读,然后带动学生去读,去感受。在音乐渲染中,凄美的《乡愁》唤起了学生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情感,他们被浓郁的思乡之情所感染,情感立刻从“萌动”变为“涌动”。

2.以诗激情——在情感隐性时

一位教育家说:“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在品德教学中,有些时候,孩子们的情感已经萌发,但由于所学知识与他们相距颇远或者不熟悉,情感难以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一种触媒来引发学生的隐性情感。而诗歌就是一种很好的触媒,以诗激情,学生的情绪就会被感染,课堂也会掀起情感的巨浪。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不平静的世界》,课堂上,她让学生交流有关战争给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资料,可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对战争的危害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师以诗激情,将一首凝重的儿童诗呈现课堂上。在哀伤而又凄美的音乐声中,教师深情地朗诵起《写给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儿童》:“孩子,你疼吗?/鲜血淋沥,染红你洁白的衣衫,/泪水盈盈,充满你幽怨的眼睛,/我知道啊,/本不该属于你的痛苦,/却让那罪恶的子弹洞伤你幼小的心灵。/孩子,你恨吗?/野狼的残忍,饿虎的凶猛,/它们习惯了杀戮,/它们得意于欺凌……”此时,愤懑的诗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打动了学生的内心,唤起了学生对战争中受伤儿童的强烈同情,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极大痛恨。显然,诗歌唤醒了学生的隐性情感。

3.以诗蕴情——在情至高潮处

品德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逐渐增强。当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即情动而辞发时,我们可以利用诗歌的震撼力,以诗蕴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催化,在感情的共鸣中实现道德的移情,从而内化道德认识,引发道德行为。例如,执教《家人关怀我成长》,我在课堂上安排了“妈妈的来信”环节。妈妈的来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随着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母爱,如一股暖流,再现于孩子眼前。孩子在感动之余,情动辞发,情真辞切,真情流露,对父母说出最想说的话。此时,我在学生获得强烈被爱的基础上,以诗蕴情,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像贴身保镖,/每天呵护着我成长。/妈妈的爱像一盏明灯,/为我点亮人生路,/让我不在黑暗中迷路。/妈妈的爱像空气,/有了她,我才能生存/妈妈,谢谢你永远伴着我……”当阎维文那悠扬深情的歌声响起时,当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出现时,情感的狂潮从学生心底涌出来,教室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泪水的脸庞,教师这时再多的解说也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疼爱。

4.以诗渡情——在情需升华时

深情的诗歌就像触抚、涤荡学生心灵的一溪活水,能激荡起品德课堂的情感浪花;激昂的诗歌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种,催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德性的发展。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诗歌进行情感的引渡和推进,以诗渡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浸润和升华,让品德教学真正实现由“情”向“理”的转化。例如,执教《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从民族文字、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人物四个板块推进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明白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是个大家庭。随着教学的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增强。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以诗渡情,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深情并茂地吟诵诗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不管我们身穿哪种服饰,/不管我们讲哪种语言,/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此时,深情的诗歌抒发着学生最真挚的情感,吐露着学生最想说的话。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有激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以诗而结——留一份醇香的余韵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整堂课的压轴戏,一个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有一种余韵未尽的感觉和情绪提升的冲动。在品德教学中,以诗而结,同样可以使品德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

1.用深情的诗歌打动人

千百年来,歌颂友情、亲情的诗歌很多。在课的结尾处,我们让学生吟诵这些感人的诗歌,往往会浸润学生的心灵,涤荡学生的情感,使教学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我的家庭”“温馨一家人”“亲情树下我成长”“成长的摇篮”等主题单元的课文,涉及到父母情、师生情、同学情,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赞颂友情、亲情的诗歌放在课的末尾,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诵,就会使品德教学盈满着一种生命的激情与灵气。例如,一位老师执教《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临近课的尾声,老师动情地读起了毕淑敏的散文诗:“孩子,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高高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真希望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能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和你相等的苦痛……”吟诵完诗歌,爱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此时,流泪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班级所有的孩子。如此深情的诗歌犹如桥梁,让学生的情感直抵内心,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转化。

2.用激昂的诗歌鼓舞人

在课堂结尾处,适时呈现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诗歌,配以催人奋进的背景音乐,会进一步激荡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情感的共鸣,让品德课堂因诗歌的鼓舞而精彩迭起。例如,执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我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在教学临近尾声的时候,课堂上播放起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屏幕上出现大陆人民为台湾同胞踊跃捐款的图片场景: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踮着脚尖走向“爱心箱”捐款,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退休金;一位下岗工人将自己三个月的血汗钱全捐献出来……共渡难关的真实场景,深深震撼了学生,这时,我出示诗歌,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诵:“灾难无情,13亿中国人用肩扛起,/一个困难,除以13亿,/它会变得微不足道。/每个中国人献出一点爱心,乘以13亿,/就会汇成爱的海洋。/让我们用爱心抚平创伤,/用善举温暖世界,/13亿中国人,/并肩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面对!……”激昂的诗歌激荡着孩子们的心灵,鼓舞着孩子们的信念,它让孩子们永远铭记13亿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爱心,此时的课堂真可谓“课已终,情未尽”。

3.用励志的诗歌启迪人

励志的诗歌更是催人奋进的良药,能带给孩子深刻的思想启迪。例如,执教《悲愤的吼声》一课,教师牢牢地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在课的最后,教师将励志的诗歌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激情澎湃地读:“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心中的伤痛永远都无法抚平,/我们不能遗忘,/因为遗忘意味着背叛,/遗忘意味着历史悲剧即将重演,/我们不能简单的选择仇恨,/抱怨没有用,/咒骂没有用,/仇恨也没有用。/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洗刷民族的耻辱!/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赢得地位和尊严!/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情感得到升华,激发了强烈的爱国强国之心,激荡起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心愿。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悄然达成了。

4.用警示的诗歌勉励人

警示的诗歌犹如济世良方,能给人以启示,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在结课时出示让学生品读其中的含义,便如同一阵暖风、一缕芳香直达学生的心田。例如,一位老师执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将“美丽的地球”和“重负的地球”呈现于课堂,通过读数据、看图片、观视频等手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知道人类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会破坏环境,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害。课堂上,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据,敲击着学生的心灵,不断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的结尾处,教师又用诗歌进行情感的升华,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全班学生深情地齐诵诗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蓝天,/我们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就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此时,课虽已结束,但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情感的执着、心灵的涤荡和洗礼。

总之,诗歌魅力无穷,让诗歌在品德课堂穿行,更是当前品德教学的理想追寻。如果说,一堂生动的品德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那么诗歌就如一支优美的旋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独具匠心地行走在品德“诗歌”教学的路上,多一份思考,多一点执着,就一定能演绎出光芒四射的品德课堂。

(作者单位:温岭市大溪小学

浙江台州  317525)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诗歌情感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情感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台上
一个诗人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