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霞
由仿到创,是学生习作过程至关重要的一环。苏教版教材习作编排相对独立,单元课文与习作训练点之间缺少联系,多数习作教材没有呈现例文,部分习作内容提供的例文存在不足,或内容过于偏窄,或文字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二度开发,为学生量身打造习作范文。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改进习作例文方面的努力与尝试。
一、“挑三拣四”,用好教材例文
教材例文存在不足,教学中不妨“将错就错”,让学生对例文“评头论足”。比如《习作1:我的建议》,要求学生为班级即将举行的春游活动写一份建议,理由要充分。教材提供的例文中,两位小作者介绍的是同一个地方,第一篇按方位顺序介绍了油菜田和桃园,详略相宜;第二篇逐条罗列,条理清晰地讲述了理由。两篇例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写什么——陈述的理由可以聚焦在“景色美”“乐趣多”等方面;怎么写——既可以按方位有序表达,也可以提炼理由逐条讲述。但在学生一番“挑三拣四”后,教材本身存在的缺点也就浮出水面了:例文呈现的都是小作者去过的地方,表达的都是亲身经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故地重游固然可以,但更多的学生或许更向往没有去过的理想中的地方,如何结合自己听过的、阅读过的收获,写没有去过但是理想中的春游去处,这正是师生可以开发的习作内容;春游的建议,在例文中只有涉及春游地点的建议,对于如何实施春游的过程,比如春游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怎样做好春游准备等,也可以将建议权留给学生。
二、“张冠李戴”,重组阅读教材
同单元、同册教材中或许没有可以作为例文的课文,但是,纵观整套教材,甚至现行各版本教材中,一定有适合本次习作指导的范本。《习作4:写一次讨论》,要求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展开讨论,再将过程写下来。习作中提供的例文片段,只是记录了讨论的过程,以及部分同学的发言内容,对同学在讨论中的表现几乎没有描写,使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贵的沉默》一文1—9自然段,作者抓住语言、神情、动作记录谈话,文章趣味盎然,读时如身临其境。习作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录音”与“录像”的不同习作效果,懂得写讨论不仅要关注语言,更要注意神情、动作、心情,有时还要关注听众的反应,习作的过程就是“录像”。习作中,小作者变身智能版的录像机,动耳听,用脑记,用眼看,用心感受,讨论时的气氛才会出来,从而感染读者。
三、“不拘一格”,写好下水例文
教师下水文,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资源。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也会画蛇添足。怎么写,什么时候写,怎么用,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1.作前“下水”,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如教学《习作1:我的春游建议》前,先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好想有这样一个地方》,开篇“太阳伸出金色的手臂,绿叶钻出层层的包裹,花儿绽放灿烂的笑颜,风儿将温度调得刚刚好,万物悄然苏醒,热情地发出春天的邀请——朱朱,可以去春游了!哦,我要去春游了!”将即将春游的兴奋跃然纸上,传递给学生,激起习作兴趣。下文中“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一定要有片大花园”“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一定要有个大池塘”“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一定要有片大草坪”“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最好有一片平坦的水泥地”等详略有序的想象描写,将“好想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兴奋,让我放飞,让我回味童年的快乐”的春游愿望从孩子的心田唤醒、迸发,使他们满怀兴致地投入到习作中去。
2.作中“下水”,享受习作思维的巅峰体验
如《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捉蝴蝶”的片段写作。学生们面对屏幕上Word文档,教师在讲台前的电脑键盘上十指飞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向蝴蝶逼近,生怕一不留神,它就飞走了。近了,近了……不好,蝴蝶的翅膀微微张开,颤动了一下,好像要飞走了,是发觉我了吗?我立即停止行动,一动不动地呆立着,仿佛石化了一般。”一张空白的稿纸,就在师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变成了“捉蝴蝶”的快乐体验。“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思维的碰撞产生的习作方法和妙处,将被学生原汁原味地收藏。
3.作后“下水”,亲历习作修改过程
教师整合草稿批阅过程中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临时创作不足于一篇的下水文,根据学生“集体轰炸”时记录的修改要点进行修正,让学生亲历一篇佳作的诞生过程,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真谛。比如根据《习作2:夸夸我的同学》的学生草稿,我创作的下水文《我的同学朱佳怡》,学生读后评论“一件事情的叙写缺少细节,显得淡然无味”“题目太普通,没有新意”等不足,进行了二度创作:“……我站起身,她低下头,将地上一张极小的纸片扫进簸箕。忽然,她单脚跪在地上,俯下身子,往讲台底下搜索着,任自己的几缕头发柔柔地垂在地上。可能是发现什么了,她把笤帚伸进去,左右划动,桌角顿时像垃圾倾吐机,铅笔芯、粉笔头、橡皮块、三角板……这些杂物似乎是玩捉迷藏被发现了似的,一个个束手就擒,都乖乖地被她收进了簸箕……”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回味,特别是题目“就这样爱上了她”,让学生们眼前一亮的同时,迫不及待地投入了自己习作的修改中。
在作文这座大山面前,一味抱怨、机械操作的结果,只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如苦行僧一般做个习作的匠人。对习作例文的有心经营,使教材作文蜕变成情趣盎然的“有意思”的事情,也会使习作教学之路变得轻盈而诗意。?筻